注射疫苗死亡應修法補償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猝死的案例,引發社會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表示,至今接獲20例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是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身上,但目前爲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爲與疫苗相關。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爲,這可能是這年齡層的死亡背景值,但筆者無法完全認同。因爲死亡背景值包含的許多長輩大多都在醫院、ICU、安養中心、癌末安寧或意外死亡,這些數字跟可出門施打疫苗的長輩明顯不重疊,難以比較。
討論此議題前,筆者先申明3個觀念:一、這次124萬劑AZ疫苗雖是日本捐贈,但死亡事件跟日本無關。
二、筆者完全認同疫苗對「如果老人染疫」可避免重症的絕對重要性。
三、社交末端的老人不負責「羣體免疫力」的功能,社會勿以道德綁架,要求超高齡長輩的疫苗覆蓋率,各縣市更不應形成疫苗施打比賽。
今年初挪威曾發生類似事件,確診12萬8千人之中死亡790人,當時每日確診數約200~600例之間,政府決定安養中心先打疫苗,施打輝瑞BNT疫苗於30000名安養中心住民之後,發生了100個死亡案件。他們同樣探討安養中心死亡背景值是每日45名,不一定相關。但交由兩組專家分開詳細審覈每個病例後,認定其中36%的死亡與疫苗是很可能(10% likely)和可能(26% possible)相關。在很可能相關的死亡組之中,平均1.4天出現症狀,3.1天死亡。
挪威在探討疫苗政策是否應重新檢討的報告中指出,在輝瑞疫苗三期試驗報告中,體弱老年人和多種慢性病人數不足,代表性不夠,安全性的有效性知之甚少。但學者認爲有足夠理由假設:疫苗對非常虛弱的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引發一連串的併發症,在最壞的情況下,最終會加速死亡。
但同樣不可否認,這羣老人也是受疫苗保護最大的一羣。因此挪威決定繼續安養院系統與高齡長者的疫苗施打,但同時提醒,臨牀衰弱指數7~8.5,近期身體狀況不佳者應小心評估。
新疫苗施打本就有非常多不確定性,疫苗強烈刺激免疫反應與凝血相關因子將使身體承受巨大壓力,長輩殘存器官功能不足,或近況不佳無法撐過而死亡,絕非用背景值就可解釋。預防接種除了保護當事者,對傳染病傳播和醫療資源耗用有重大改善,具有公益性,因此各國皆設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
但臺灣卻在今年2月18日由衛福部提案,將「判定無關」項目擴大解釋,導致只要無法在醫學期刊證明有關,皆爲無關;也沒有所謂「無法確定相關」仍可賠償350萬元的空間,直接關門,將讓近日所有死傷長輩求助無門。
疫苗受害救濟並非是賠償,而是一種體恤,應該寬鬆,不應該拘泥於「因果關係」,甚至苛求「醫學實證」。年初這次修法修惡,完全違背當初立法良善的用意,將會造成臺灣施打疫苗的信心受損,導致政策受阻,無法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