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政協委員張和平:建立中國自有的菌種資源庫

(原標題:【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政協委員張和平:建立中國自有的菌種資源庫)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菌種庫。”初見張和平,黝黑的皮膚、清瘦的面龐讓人很難將其與乳酸菌研究聯想到一起,略帶沙啞的嗓音卻渾厚有力,言談舉止中透着堅定與自信。

作爲中國益生菌產業的拓荒者,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張和平從事乳酸菌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開發應用與研究34年,在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和基因組數據庫、優良菌株智能篩選和製劑產業化工程技術推進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畜牧系的張和平,最初在對畜牧研究的探索中發現益生菌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在與益生菌爲伴,而在牧區,乳製品更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採集樣本、尋找菌株,張和平將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益生菌。2001年起,他帶領團隊穿行在人跡罕至的牧區,先後走遍內蒙古12個盟市採集樣本,更行至西藏、四川等地,收集最原始的菌種。

“中國使用益生菌的歷史非常悠久,牧民自制的各類乳製品中都可能含有此前未發現的益生菌。由於地勢、生存環境、飲食習慣等差異,不同地區所蘊藏的菌株資源各有不同,這更說明中國擁有自有菌種資源庫的重要性。”張和平說,隨着科技發展以及工業污染,許多原始菌種正在流失,建立中國自有的菌種資源庫不僅有利於保護菌種資源的多樣性,更是實現益生菌產業化必不可少的一環。

22年來,張和平帶領團隊從全球30個國家採集自然發酵乳製品等樣品5938份,針對不同生境特徵,發展了原位培養、營養調控、生境應激等19種乳酸菌培養新方法。

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2022—2023年度新分離鑑定保藏了12794株乳酸菌,共分離保藏乳酸菌47573株,成爲全球最大、種類最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同時,該實驗室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組數據庫,完成乳酸菌萬株基因組計劃,爲乳酸菌物種註釋、功能解析和深度開發利用提供了分析平臺。

而今,58歲的張和平教授仍帶領團隊奔赴在尋“菌”、探“菌”一線。“現在更注重培養新一代‘菌種’後繼人才,推動乳業高質高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談及自己的團隊,張和平臉上寫滿自豪,“我們在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多地建立傳統乳製品現代化生產技術示範點23個、培訓牧民3900餘人次,並依據奶牛不同生理階段腸道菌羣特徵,通過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製劑,降低隱形乳腺炎發病率,提升產奶量。”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7日 04版)

[ 責編:丁玉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