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彤,何必呢?

自媒體時代,任何未經客觀審查篩選的訊息,都存在失真的可能。

網友蜂擁而上地加以評論,毫無思考地跟風轉發,只能讓邏輯、理性和誠實離我們越來越遠。

很多事情,有錯,但罪不至此。

很多東西,也應儘快迴歸理性的討論。

學會拒絕快餐式的消費熱點,清醒觀察、冷靜思考、明晰事理,敬畏文字和言語的力量,敬畏網絡表達的機會和權利,纔是我們更應該從這件輿論風波中該汲取的經驗。

作者 | 憤怒的小毛毛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2024年11月4日,演員周雨彤在個人微博發文,迴應其近期在綜藝“花兒與少年第六季”中的爭議,向因她的表現而憤怒或難過的朋友們道歉。

“無論如何,只要這個不好的感受是我帶來的,我都想真誠地說一句‘對不起’,這絕不是我的初衷,但我願意承擔。”她坦言,“我看到了自己的侷限性,也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做不到那麼好,也不去假裝自己能做到。”

周雨彤這番“我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糕”的迴應確實起到了危機公關的效果,部分網友因她“勇敢面對爭議,真誠道歉”而爲她點贊,也有部分網友質疑她“爲自己洗白”“什麼都說了又什麼都沒說”。

互聯網上的撕裂站隊和對立罵戰仍在持續,讓事態一度升級。

但在引發輿論場激情開麥的“熱”話題之外,我們也需要進行理性客觀的“冷”思考——

周雨彤深陷輿論旋渦,問題到底出在哪?

首先,我們來看看,網友找出來的稱之爲“槽點”的周雨彤“罪證”。

周雨彤行爲舉止不當,缺乏應有的邊界感。明知房間有節目組安裝的攝像頭,還在金晨洗澡時直接開門,差點讓金晨有走光的風險。

田嘉瑞送給金晨的小禮物,也被周雨彤在未被允許的情況下擅自拆開,開完後還隨意扔在一旁,甚至都沒有物歸原位的意識。

又一次,周雨彤和侯明昊不打招呼就直接進入宋茜房間,還把遙控器隨意扔在宋茜貼身睡衣上。

此外,周雨彤還被網友冠以“愛男姐”的稱號,對女嘉賓態度冷淡,直呼其名,但面對男嘉賓時則一口一個“親愛的”,撒嬌、打鬧,甚至在下水游泳時被質疑故意撲進侯明昊懷裡,故意“炒CP”。

和嘉賓們相處的過程中,周雨彤經常出言不遜,對身爲前輩的陳好不太尊重,直言陳好“你就非得坐上菜口是吧。”衆人一起吃飯聊天時,還因爲金晨是某化妝品的代言人,就擅自讓金晨給侯明昊的媽媽送化妝品,這種行爲完全是借花獻佛、慷他人之慨,沒有尊重金晨。

在法國站的中法交流活動中,衆人都要表演才藝,周雨彤多次變卦,先是答應劉燁一起打八段錦,轉頭又要和陳好一起讀詩,到了深夜又突然變卦要和榮梓杉一起合作說唱《水調歌頭》,全然忘記了陳好的存在。

結果在覆盤大會上,周雨彤惡人先告狀,把自己背叛陳好和榮梓杉讀詩的行爲美化成爲榮梓杉着想,將責任推到陳好身上,引發網友不滿。

以上種種,不勝枚舉。

我不得不承認,這些行爲確實容易招致人反感,觀衆的批評和嘲諷不僅針對於周雨彤的人爲處事對周圍隊友的傷害,更針對自身因周雨彤人設崩塌而感到被愚弄的憤怒。

儘管此前略微有些默默無聞,但周雨彤的外形條件不錯,長相有辨識度,身上的清冷氣質又讓她在趨同甜美審美的娛樂圈顯得較爲突出。

身爲演員的她此前所挑選的角色多爲“職場打工人”,如在黑色偶像劇《寒武紀》中飾演勇敢的十八線女明星唐印;在都市話題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飾演獨立自強的小鎮女孩喬夕辰;在都市情感劇《愛情而已》中飾演陷入工作瓶頸期的職場精英樑友安等。

連續相似的職場打工人角色不斷強化觀衆對於周雨彤“接地氣”人設的定位,再加上她的演技較爲精湛,將北漂女孩的辛酸與堅韌展現得淋漓盡致,引發無數北漂職場人的共鳴。

同時,她行事風格相對低調,給人一種沉穩自然的感覺,自由隨性,有一股很強的“鬆弛感”。

由此,周雨彤樹立了自身“清冷文藝、低調隨性”的人設,得以在娛樂圈“求異生存”。

然而,《花少6》似乎揭開了那層被媒介精心編織的濾鏡,將周雨彤不那麼完美的一面赤裸裸呈現在觀衆面前,這才引發了輿論的不滿和反噬。

觀衆這才恍然大悟,直呼此前“被騙”了,便給周雨彤冠以“皇族”“天刪彤姥”等帶有諷刺意味的外號。

但冷靜下來思考,我們發現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

周雨彤事件其實早就在網上開始發酵。

那作爲周雨彤方的公關團隊、包括周雨彤自己,爲什麼不在負面輿情發酵的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澄清事實真相?

按照正常邏輯,這時候周雨彤方面的律師函早就滿天飛了,或者早就發佈“已報警”或“佔用公共資源”的嚴厲聲明。

可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背後有沒有可能是節目組的策劃和操縱?

事實上,公衆所認知的周雨彤形象,以及對其產生的或喜歡或厭惡的情緒,都來自於媒介的形塑。

媒介可以造神,也可以毀神,也可以藉助毀神來造神。

或許,對於尚不出圈的周雨彤來說,出格的言行和極端的形象,也許能幫助她更快“破圈”。

反正互聯網世界裡“黑紅也是紅”,紅起來了就有關注,有了關注就有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咖位,有了咖位就有話語權,有了話語權後再用各種招式“洗白”即可。

反正互聯網時代的受衆沒有記憶。

反正輿論是可以被操縱的。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迴旋鏢。反觀近期明顯迎來反轉打臉的“天才中專少女姜萍”事件、“楊子和黃聖依離婚”事件、“爲愛犧牲的純愛戰神胖貓”事件等,還有輿論場上無數次被熱議、被反轉的典型案例,我們不得不警惕起來。

我沒有爲周雨彤洗白的意思,畢竟節目裡那些行爲確實是她所爲,影像不會說謊。

但我想引申開來說的是,當下互聯網上輿論的暴力何時能夠休止?

在周雨彤事件裡,但凡有人爲周雨彤說一句好話,就會招致無數人扣帽子、談立場、摳細節、吐口水。

在這個早已不再溫和理性的輿論場上,任何參與者都想要分走一塊流量的蛋糕。不僅是可能涉及“惡意剪輯”“挑起對立”的節目組,還有大量未經事實覈查就不斷拱火的主流媒體或自媒體,大家比拼的不是客觀事實,而是誰的調門高、誰的聲勢強。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衆:大衆心理研究》中提出,“個人一旦融入羣體之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爲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羣體只會幹兩種事情,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羣體極化確實可以讓每個輿論參與者盡情發泄情緒,但此類現象一旦被無限默許,大衆可以因爲斷章取義的片段隨意對他人口誅筆伐,動輒事先審判,動輒網暴開盒,長此以往,將會無限傷害輿論場的同理性和包容性,終有一天將會傷害我們每個人。

更可怕的是引發社會羣體撕裂加劇,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衝擊。

自媒體時代,任何未經客觀審查篩選的訊息,都存在失真的可能。

網友蜂擁而上地加以評論,毫無思考地跟風轉發,只能讓邏輯、理性和誠實離我們越來越遠。

很多事情,有錯,但罪不至此。

很多東西,也應儘快迴歸理性的討論。

學會拒絕快餐式的消費熱點,清醒觀察、冷靜思考、明晰事理,敬畏文字和言語的力量,敬畏網絡表達的機會和權利,纔是我們更應該從這場輿論風波中該汲取的經驗。

「四味毒叔」

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主編:羅馨竹

聯繫郵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衆號l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