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球不彈、本土投手卻頻捱打 增隊效應短空長多

中華職棒今年開季後常有大比分以及大逆轉的情況發生,這可能跟新球隊臺鋼雄鷹正式出賽,各隊平均投手戰力被普遍稀釋有關。 中央社

中職在短短几年從4隊回覆到6隊規模,比賽打得熱鬧滾滾,卻也常見本土投手被打趴在地上的場景,職棒球隊增加,球員工作機會也增加之際,還是那一句老話,本土投手當自強。

2022年全聯盟本土投手防禦率3.51、每局被上壘率1.33,算是相當不錯的數據,該季味全龍本土投手防禦率3.77已是敬陪末座,樂天桃猿本土投手防禦率3.21高居榜首,當時中職5隊規模,本土投手相當有競爭力。

然而,今年中職開季至今,全聯盟本土投手防禦率高達4.42、每局被上壘率1.45,都和2022年的數據有一段不小落差,中信兄弟本土投手防禦率破7更是慘不忍睹。

中信兄弟多位本土投手在季初爆很大,不過其他各隊也好不了多少,所以中信戰績還能暫居第二名。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職在2019年4隊規模時期,開季本土投手不到120人,今年6隊本土投手加總多達181人,短短5年就增加至少60個「工作機會」,然而,基層球隊投手的素質和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在職棒球隊擴編之際,能打硬仗的本土投手自然被稀釋。

這也就形成一個現象,那就是如果陣中主力投手受傷或狀況不佳,高中剛畢業或是還沒準備好的投手,就會被推上一軍火線,這也是今年開季本土投手頻捱打的場面屢見不鮮的因素。

雖然有不少投手和教練私底下反應,今年中職的球好像比較「彈」,但持平而論,從2022年到現在聯盟採用「不彈球」,對投手已算相當友善,即使有比較彈一點,係數仍在合格範圍之內,加上球隊增加,對戰比較不會那麼頻繁,這也對投手相對有利,然而,呈現的數據卻並非如此。

中華職棒今年比賽用球只是比去年略爲「彈」了一些,對比賽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 中央社

如果說球變彈了,今年中職洋投防禦率只有3.51,比本土投手好上不只一個檔次,而且平均每場比賽剛好出現1支全壘打,甚至比去年還要少一點,數據反應球的影響因素並不大,關鍵還是在於投手本身的能力。

當然,中職還是有許多不錯的好投手,今年開季富邦悍將黃保羅、統一獅林詔恩、味全龍林逸達繳出好投,就讓球迷看到新希望,然而,優質本土投手的數量還是不夠多,似乎還是不足以應付一年120場賽事。

其實仔細檢視,雖然中職目前有181名本土投手,然而扣掉傷兵、年輕待培養、控球大有問題待修的投手,實際上各隊一軍能用的本土投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所以還是相當倚賴洋投。

中華職棒各隊目前雖然都有大量的本土投手,但球隊戰績倚賴洋投的狀況還是非常明顯。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職從4隊變成6隊規模算是「短空長多」,短期內可能會出現比賽品質下滑,好投手不夠多不夠用的情形,然而眼光放長遠來看,對戰組合從6個增加至15個,提升可看度,職棒蓬勃發展,就會有更多小朋友想打棒球,未來再投入職棒產業,投手人才庫可望擴充,本土投手質和量不足的問題,往後也可望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