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吳元康首創「離島電力防禦系統平臺」

中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吳元康研究團隊耗時5年首創「離島電力防禦系統平臺」。(呂妍庭攝)

臺灣核能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想改變現狀卻因替代能源的不穩定而停滯不前。中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吳元康研究團隊結合現有技術與電力系統研究專長,耗時5年首創「離島電力防禦系統平臺」,讓臺電電廠人員從平臺系統提供的數據,精確地調整發電機供電量,在穩定供電之餘,也不再白白浪費電。該系統已與澎湖電廠合作測試,不僅準確率極高,也預計申請專利,未來可望將觸角探及其他離島甚至臺灣本島,使發電效能邁向極大化。

吳元康說,由於離島需要額外的燃料運送成本、人口密度低,且大部分使用柴油機組,「所以離島居民每度電的使用成本都遠高於本島。」像澎湖的架設風力發電機的效益非常高,但自然風變化大且無法人爲控制,所以使用風力發電也可能造成供電不穩,所以電廠還需搭配柴油機組供電,才能維持離島居民正常用電。

以往電廠多仰賴人工經驗控管柴油發電機,稍有差錯就可能發生全部停電的連鎖反應。吳元康舉例,電力供需平衡就像蹺蹺板,當風速變小,柴油發電機就得增加出力,但通常是幾秒鐘的事,電廠人員要在幾秒鐘內調度電力,很不容易。,所以常爲了避免不預期的發電機跳機而多開幾臺發電機,白白增加許多發電成本。

而吳元康研究團隊首創的「離島電力防禦系統平臺」能即時監控電廠的運作狀況,利用模擬跳機事故後的數據建立資料庫,加上「類神經網路」的技術估測供電頻率最低點與變動率,計算出當風力變動時,是否需開啓其他發電機組增加備轉容量。吳元康表示,該系統首重系統預防性保護,電廠人員可由系統呈現的供電數據得知供電頻率是否在安全值內,即時調配發電機組的發電量,就算髮生最嚴重的跳機事故,像是發電量最大的發電機跳機,電廠也能穩定運作,不會影響到用戶用電權力。

經過不斷調整類神經系統輸入變數後,終於讓實際預測的準確率高達99.9%。而「離島電力防禦系統平臺」從提出構想到完成,整整花費了5年的時間,目前不僅經過澎湖電廠實測後獲得肯定,也掌握其他離島地區的實際運作數據與接洽測試,更規劃申請專利與本島電力運作評估,期望拓展至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