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要相符」立陶宛總統再談修改「臺灣代表處」名稱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再次重申,「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中文名應有所修改。(圖/路透社)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在接受立陶宛電臺採訪時,再次建議「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的中文應該有所修改。他說「英文和中文名字出現差異是不好的」。

立陶宛媒體「15分鐘」(15min.lt)報導,瑙塞達說:「今天我們遇到的情況是,臺灣代表處的名稱在立陶宛語、英語和中文有差異,先不論其他,我們至少應該先改正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

「不管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無論是公司還是代表處,如果因爲不同語言的翻譯不同,就造成完全不必要的問題和不必要的糾紛,這是很沒意義的。我認爲我們可以先做到名稱都相符這件事。」

瑙塞達強調:「臺灣代表處的中文名稱,已成爲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關鍵因素,政府的決策沒有得到適當的協調,也沒有充分評估中國的可能反應。….今天它給立陶宛一部分企業造成了確實的損失,這是不應該的事情。…..在立陶宛語中,該機構的正式名稱是臺灣的代表處。英文名是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可譯爲臺灣的代表處或臺灣人代表處。」

東歐研究所-中國情勢分析師波魯塔(Raigirdas Boruta)說:「社會主義中國將民主制度的臺灣,視爲國家的一部分,一直試圖在國際上孤立臺灣。在標牌上修改中文名稱是一種手段,北京可能會稍微肯定,但不會就此滿意,因爲這個機構仍然是一個區別。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解決方案很合乎邏輯,但很難期待根本性的變化。將其重命名爲『臺灣人』,仍意味着着改變現狀,這是中國大陸不喜歡的。」

立陶宛總統外交事務顧問斯凱斯吉里特(Asta Skaisgirytė)表示,立陶宛在臺灣駐維爾紐斯代表處的名稱上犯了一個錯誤,所以下一步必須非常深思熟慮,最重要的是,要減輕國家經濟的傷害。改名可能是緩解緊張局勢的一種方式,但還需要評估事後的其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