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外長在北京會談,英國最想要的中方同意了,告訴歐盟一個道理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提到,阻止中國發展,就像不讓太陽升起一樣,意思是不可能做到。確實,中國的發展,世界有目共睹,就連美國在歐洲的盟友英國,最近對華立場也是180°轉變。

10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對中國進行了訪問,英國最想要的幾個領域的合作,中方同意得很爽快,這也說明,英國在脫歐之後追隨美國的腳步打壓中國,如今撞了南牆,意識到必須主動與中方修復關係,並且,根據英國工黨首相斯塔默的說法,將改變英國之前的做法,展開務實的對華合作,而且會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原因很簡單,因爲英國已經承認,想要發展離不開中國,同時這也告訴了歐盟一個道理。

(中英外長在北京會談)

據報道,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在北京,會見了王毅外長,王毅外長表示,中英兩國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承擔起大國責任,共同面對全球挑戰,中英關係正處在一個新的開始,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建立長期、穩定、具有戰略意義的關係,而中國對此表示歡迎。同時,英國最想要的就是改變前任首相蘇納克的做法,重新與中國恢復關係,對此中方也積極迴應,表示同意全面恢復各領域的對話合作機制,並積極在多個領域如貿易、金融等進行合作。

拉米迴應說,英國政府致力於以連貫、相互尊重的方式強化與中國的對話和合作,同時有效地控制分歧。英國承諾,尋求擴大與中國在氣候變化、能源、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開啓新的合作階段。英國也強調兩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特殊責任,應共同促進自由貿易並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國際危機。最後,中英雙方還討論了俄烏問題、巴以衝突等一些熱點問題。

從雙方公佈的新聞稿來看,中方同意了英方的請求,也就是說,英國現在急需在經濟、科技等領域與中方展開合作。要知道在前英國首相蘇納克上臺以後,中英關係就發生了轉變,當時蘇納克表示,中英的“黃金時代”結束了,緊隨其後,英國也在多個國際場合跟美跟隨美國的步伐,對中國進行圍堵和打壓。

(中方同意與英國恢復合作)

但是這也並沒有讓英國實現自身的目標,英國在脫歐之後反而陷入了被動,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後,英國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跟着美國多次制裁其他國家。但是對於英國來說,與中國交惡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而且蘇納克當首相之後,與中方的關係可以說是沒有任何進展,反而還退步了,這也讓英國工黨意識到必須改變對華做法。

今年7月,斯塔默帶領的工黨在大選中贏了,英國工黨承諾要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來好好處理中英關係。雖然選舉的時候,英國老百姓更關心的是經濟等國內問題,但是斯塔默成爲首相後,還是急着想要調整英國在國際上的政策,特別是和歐盟以及中國的關係。根據英國首相斯塔默的說法,要從保守黨政府的做法中吸取教訓,得和中國搞好關係,而且要真正地做到謹慎、公平和務實,在對華問題上不能老是變來變去。

其實,自從英國脫歐後,就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希望能夠重新成爲一個全球性的領導者或者是參與者,這也是英國最想要的。但現實情況是,英國在對外政策上很多時候都是跟着美國的步伐走,完全沒有自主性,特別是在對華政策上,之前的幾屆政府都沒有像卡梅倫那時候那樣,能夠相對獨立於美國,和中國建立一個被稱爲“黃金時代”的良好關係。所以英國工黨也意識到,若想重振英國國際地位,在對華關係上就不能只是盲目跟隨美國,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利益來做出決策。

(蘇納克曾表示“中英黃金時代結束了”)

就在英國工黨上臺後,更加明白英國的經濟復甦和增長離不開和中國的合作。要知道,在脫歐之前,英國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尋找歐盟之外的市場了。其實卡梅倫時期推動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部分原因也是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是,後來的幾任保守黨首相卻走下坡路。比如英國前首相蘇納克一方面支持自由貿易,但卻在對華經貿領域設置了很多障礙,甚至以國家安全爲由限制兩國間的投資和企業合作。這也導致近年來,英國經濟一直在衰退的邊緣徘徊,增長速度不如法國和德國,更不用說和美國比了。法國和德國總體上一直保持着對華合作的理性態度,就連美國也在意識到,與中國的關係不可能只有對抗沒有合作。

英國早就意識到亞太地區的增長潛力很大,也想把對外經貿合作的重心轉向亞太。那麼英國就應該清楚,加強與中國的平等互利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對於中英關係來說,英國工黨能夠有這個轉變的意識,就是好事。而且中方同意了英國的請求,期望與英國展開全面的合作,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英之間是可以互惠互利的,中英並沒有根本上的矛盾,在俄烏問題上,巴以問題上也沒有糾紛。中方與英國展開重新合作,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與其跟隨美國的步伐,倒不如不主動與中國展開合作,改變對華立場,走上務實的道路上來,英國不正是前車之鑑嗎?

(發展對華關係,英國意識到要拿出實際行動)

要知道,近期中歐緊張的原因就在於,歐盟主動挑起了貿易爭端,對中企進行打壓,尤其是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徵收臨時反補貼稅。不久前經過多輪投票,在歐盟27個成員國當中17國不贊成的情況下,歐委會還是通過了決議。可以看出,在馮德萊恩的帶領下,歐盟已經決定走上美國的道路,而歐盟的此舉也引發了包括匈牙利、德國等歐盟成員國的批評和反對。

挑釁中國會面臨什麼結局,英國和法國已經嚐到了。最近,法國的白蘭地遭到中方的反制,其工人也走上法國的街頭抗議,歐盟對華徵稅政策,也沒有撈到好處,尤其是在對俄羅斯制裁的情況下,歐盟之前獲得的廉價能源,但現在只能以更高的價格從美國和中東獲取。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歐洲的生產成本。

所以,與其繼續打壓中國、限制中國,倒不如與中國攜手合作,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中來。這次英國的做法也給歐盟一個“警示”。在中歐進行了8輪談判沒有作用,目前中方也將邀請信發給了歐盟,希望歐盟技術團隊繼續來華磋商。如果歐盟要有英國工黨的覺悟,相信中歐之間的談判就不會舉步維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