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預期逆轉 A股迎來行情大拐點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A股行情引爆市場情緒。10月10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4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

政策組合拳給市場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A股是反彈還是反轉,這一輪超預期表現又將持續多久?投資者如何把握機會?在《中國經營報》觸角“零觀財經”欄目,《中國經營報》記者對話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

秦培景表示,當前A股市場成交非常活躍,日內波動大。一般來講,政策的推出往往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即時的影響,而其實際效果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現。當房價企穩、財政赤字規模穩定以及信用週期啓動這三個因素都具備後,A股有可能會迎來大行情。

“預計10月到12月,A股將進入從預期的大拐點到行情大拐點的過渡期。這個行情大拐點就必須依賴於政策在地產、財政和金融方面的落地最終體現到信用上,市場將從快牛轉向慢牛。”秦培景說。

超預期政策與資金面“共振”

《中國經營報》:上證指數8天上漲800點,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秦培景:這一輪A股極速上漲,可以從三個方面看:政策預期的大反轉、大量資金流入和外部環境的積極影響。

從政策來看,9月24日,金融相關部委和監管部門明確提出了以創新性的金融工具支持股市,並對地產和經濟逆週期調節出臺了明確政策。這些政策包括直接披露未來的降準、降息計劃,以及對特定貸款類型的支持,這些都是以前很少出現的政策事件。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改善了大家的政策預期,特別是關於地產止跌企穩的提法,以及對於資本市場創新性金融政策的支持,包括通過特定方式提供低利率貸款給大股東進行回購等,都是直接支持市場的有效政策。

政治局會議強調“幹字當頭”,明確政策方向和目標的同時,強調自下而上、系統性地去執行,這帶來了市場政策預期的重大變化。

從資金來看,過去3—4年,由於房地產市場疲弱和居民消費減少,大量資金被迫存入銀行。在超預期政策刺激下,散戶和遊資等資金會迅速入市,推動了股價的快速上漲。

從外部環境來看,美聯儲降息會減輕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流出壓力,A股也從中受益。

隨着政策的持續落地和執行,以及市場信心的進一步增強,A股市場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經營報》:一攬子政策組合拳出臺後,A股成交額大幅增加。你認爲這些政策的短期和長期效應分別會如何影響市場走勢?

秦培景:當前市場交易非常火熱,日內波動大,與政策預期有密切關聯。一般來講,政策的推出往往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即時的影響,而其實際效果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現。

所以,政策的短期效應更多是體現在大家對政策預期的判斷,可以關注這兩類政策:第一類是財政政策的空間,以及財政政策在具體的債務工具使用方向上是否有一些放鬆,或者說是一些創新。第二類就是創新性的金融工具,直接以金融工具去支持權益市場的活躍度方面是不是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和具體的實現方法出臺。

政策真正對市場長期的影響主要看政策是否真正達到其指定的政策目標,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政策對於地產的支持,包括一線城市開始放鬆一些限購政策以後,能否對地產的價格預期、二手房的量價有影響。第二個層次是財政政策帶來的實際需求,特別是預算內的一些特別長期國債的規模,未來專項債的空間和特殊再融資債的潛在規模。第三個層次是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化。

一旦房價企穩、財政赤字規模穩定以及整個信用週期啓動這三個因素都滿足後,A股有可能會迎來年度級別的大行情。

我認爲,9月底到10月份,A股行情是個預期的大拐點;10月到12月,A股將進入從預期的大拐點到行情大拐點的過渡期。這個行情大拐點就必須依賴於政策在地產、財政和金融方面的落地最終體現到信用上,市場將從快牛轉向慢牛。

《中國經營報》:10月12日(本星期六)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將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你有何預期?

秦培景:確實,財政政策已成爲市場短期關注的焦點。可以看到,當前的財政政策更加註重民生、就業以及創造有效需求。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財政將向這些領域傾斜,爲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同時,市場也高度關注中長期政府債務計劃的規模,特別是增量的長期特別國債和政府專項債。這些債務的發行規模是市場預期的重點,反映了大家對財政政策的高關注度,特別是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的走向直接影響投資者信心。

財政政策將在今年及明年發揮更爲關鍵的領導作用,尤其是在創造有效需求方面,關鍵在於財政政策是否能從以往逐利的傳統模式中轉型,即從基建、債務加槓桿等供給側政策,轉向需求側,尤其是長期需求的培育。市場對供給側政策的認可度有限,因爲這種模式可能導致槓桿率過高和產能過剩,而新的財政政策應該更注重需求端的引導和創新。

總的來說,財政政策的創新性和長期需求端的拉動機制將是未來政策的核心。財政擴張的規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財政手段有效刺激需求,尤其是創新性的債務使用和償還方式。同時,各大部委的政策協同正在加強,這也是與以往政策最大的不同點,我們對政策及其效果保持樂觀。

散戶跟風入場應關注風險

《中國經營報》:這一輪牛市和2014—2015年牛市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秦培景:每一輪牛市所面臨的環境都不一樣,這一輪牛市和上一輪相比有四方面不同:

第一點:參與資金不同。2014—2015年那輪牛市是由大量槓桿資金推動的,包括場外配資及分類產品,而當前市場的參與者更多是散戶和遊資,並且主要使用的是非槓桿資金。雖然融資規模有一定增長,但並沒有達到上一輪牛市的峰值。這意味着當前市場即使面臨短期波動,其潛在風險比2014—2015年要小。

第二點:經濟基本面不同。上一輪牛市的宏觀基本面反轉較快,尤其是供需改善帶動了PPI的正增長。而當前的經濟反轉速度較慢,物價回升更多依賴於併購整合,而非自上而下的去槓桿和去產能。這使得這一輪牛市的經濟基礎與2014—2015年不同,反轉速度也較爲緩慢。

第三點:外部環境變化。2014—2015年期間,外部環境較好,而當前全球形勢更加複雜,逆全球化、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等因素使得外部環境比之前更爲惡劣,這對市場的穩定性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第四點:領漲板塊不同。2014—2015年的牛市是由創業板和成長股領漲,隨後才擴展到各個行業。當前牛市則主要由低市淨率的大盤股、非銀行金融及地產鏈板塊領漲,更多是價值修復的邏輯,而非成長股的崛起,這顯示出當前市場的主導力量與上一輪牛市的差異。

《中國經營報》:在這波行情中,外資是否參與?如何影響市場走勢?

秦培景:這一輪短期的上漲,前期一定是散戶迅猛入場爲代表的,即動態交易,外資並不是主要的參與者。

從資金面的情況來看,外資確實有明確的流入,但與內資的散戶和遊資相比,其規模遠遠不是一個量級。外資在長假前的最後一週有顯著的短期迴流,約40億美元,但即便如此,在每天成交2萬億—3萬億元的市場環境下,它們依然不是主要的定價者。

外資或長期機構資金更傾向於在基本面預期好轉、產業邏輯清晰、信用週期起來或行業層面出現分化時參與市場。外資更多關注的是房價的趨勢性企穩以及信用週期的回暖,只有在這些基本面預期好轉時,纔會有更具持續性和穩定性的迴流。

《中國經營報》:普通投資者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應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並理性參與?有哪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秦培景:移動互聯網平臺對散戶情緒的放大作用是這一輪行情與以往不同的根本之處,導致散戶迅猛入場,市場前期漲幅較快。投資者純粹依靠追逐漲停板或者搏高彈性的交易策略,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忽略個股的基本面風險,從而帶來潛在的虧損。市場漲幅和跌幅是對稱的,投資者若只關注短期的收益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容易陷入高波動帶來的預期偏差。

在市場情緒高漲、波動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應注意三方面:

一是不要盲目使用槓桿,尤其是在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槓桿雖然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時也放大了風險。

二是依賴專業機構的分析和建議,尤其是在個股選擇方面,選擇有基本面支持的標的,避免陷入短期的市場情緒中。

三是在投資標的上,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中長期投資的優選。散戶投資者往往在個股選擇上面臨更大的波動和風險,而ETF則提供了一種更加穩健的投資方式。政府正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ETF作爲一種便捷且透明的投資工具,符合監管的方向,無論是寬基指數ETF還是行業和主題ETF,都是引導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工具;中國經濟日益成熟,市場中的龍頭公司盈利能力、現金流表現都在持續提升,且這些龍頭公司大多集中在滬深300和中證800等指數中,而這些指數通常是ETF的基礎,這意味着,投資寬基ETF實際上是間接投資了一批最具競爭力、業績穩定的龍頭企業,這樣既享受了經濟週期的紅利,又降低了個股選擇帶來的風險;ETF通過分散投資降低了波動性,適合希望獲得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尤其是在當前5000多隻A股中,篩選優質個股難度較大,而ETF可以簡化這一過程。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