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無人配送和小馬智行無人駕駛,哪個先來?

【車智駕】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交流請添加微信:summer21fu

元旦前夕,12月的最後幾天,國內首款車規級無人駕駛物流車,在位於中通快遞總部的模擬園區場景中,正式開啓了爲期一月的內測。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該車型的設計時速超過70km/h,總續航里程約有240km,理論每日可運送的快遞包裹也在3000件以上。從這些參數上就能夠看出,其設計初衷,便是在爲收發貨地之間漫長的運輸線,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一旦通過測試開始投入使用,這款由矩陣數據科技研發、由華爲DM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保駕護航、名爲“開拓者號”的快遞無人車,也將成爲國內首個,且唯一一個可以行駛於機動車道的無人物流運輸設備。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各大電商平臺和科技企業,從幾年前就進入實際測試使用環節的末端快遞運輸機器人設備。二者之間不僅有着明顯的關聯,組合到一起,也會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和困惑。

綜合相關信息,本次車智駕要討論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三點:

1.車規級快遞無人車的出現,是否證明了,當前無人駕駛的技術水準已經可以促使物流運輸行業,到達可供大規模商用的階段?

2.隨着無人物流配送智能設備的日趨成熟,快遞行業是否會從根本上受到衝擊?

3.與前不久,百度和小馬智行剛剛造了個“大新聞”的無人出租車相比,無人物流配送,是否更具備商業化運營的可行性?

基礎已成,商用“未滿”

在車智駕看來,目前自動駕駛技術仍然處於L2+級的普及期,以及L3級的市場培育期。

即便馬上到來的2022年被譽爲“L3量產元年”,大量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車型會扎堆上市,但短時間內,以輔助駕駛系統爲主的L2+級仍會是市場的主流。而不同於乘用車實現真正無人駕駛的高難度,對充當“送貨機器人”的無人運輸設備而言,L2+級的技術已然是足夠了。

因此,無人物流運輸大致上已經滿足了大規模商用的硬性條件,只是侷限於末端配送場景罷了。之所以如此判斷,還有兩個方面的事實補充:

1.京東、阿里、順豐等企業,都已經在無人機和無人車方面提前數年進行佈局,並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早在2016年就推出無人配送車,並在疫情期間大放異彩的京東,於前不久和廣州市花都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末端物流無人配送示範區。

阿里旗下,主要投放場景集中於各大高校的“小蠻驢”無人快遞機器人,也在今年雙11期間,累計運送包裹超過了100萬件。

相對而言更注重無人機研發的順豐,今年年初已經實現了無人機物流運輸的常態化運營,並且今年9月份也開始建設智慧物流園。

諸如此類,各大科技、快遞頭部企業在末端物流場景中,已經基本實現了無人駕駛的落地應用。儘管由於安全和技術的限制,目前還沒有進行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普及,但隨着基礎不斷夯實,大規模商用也只是時間問題。

2.與末端無人配送有着諸多相似的無人環衛領域,已經驗證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商用可行性,並且展現出了千億市場的潛力。

同樣是處於場景環境相對狹窄的低速場景,無人環衛和末端無人配送一樣,並不需要面對人車交雜程度較高的複雜場景。

尤其是在城市環衛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環衛工人年齡普遍呈現老齡化,無人環衛的市場前景也在逐年遞增。

近三年來,環衛服務市場基本保持了5%左右的增長速度。參考去年全國城、縣、鄉鎮的環衛服務市場約2049億元的規模,再加上疫情大環境下,學校、社區、商超等場景也有了尋求無人環衛賦能的呼聲,未來十年內,全國無人環衛的市場需求大概能夠達到6000億元左右。

而且,國家政策對無人環衛也有明確的支持,越來越多從事AI設計、自動駕駛、機器人研發的企業,紛紛加入到了無人環衛賽道中。這對於末端無人物流配送來說,也足以驗證大規模商用的可行性。

而“開拓者號”所代表的的中端物流運輸場景,已經屬於高速的範疇。由於機動車道的交通環境更爲複雜,在維持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想要真正實現遠距離的無人運輸,至少要達到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水準才行。

儘管目前有許多企業都宣佈已經掌握L4級自動駕駛技術,也推出了可供實際測試應用的產品,但在L3自動駕駛車輛尚未大規模上路的當下,顯然還沒有迎來最好的時機。

還有,政策方面至今都沒有放寬對L3級的限制,L4級無人設備距離上路還很遙遠。即便是正在內測“開拓者號”的中通快遞,也認爲該項技術在“未來2-3年”才能走進城市場景,對更廣闊的區域實現有效覆蓋。

因此,物流運輸環節的無人配送,儘管已經有了商用落地的技術基礎,可是暫時只適用於末端場景,距離更大規模的商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距離全面智能化、無人化尚有一段距離,但已經無法掩蓋,在這份緩慢卻堅定的節奏背後,對各個行業,尤其是快遞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

解放人力成本,階段性衝擊行業

機械取代人力,這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中,最基礎也最直白的邏輯。

目前的快遞行業仍然處於人工作業驅動的層面,運輸渠道、網店鋪設固然重要,但是大部分環節都依賴於數量龐大的末端配送快遞員。這對企業而言,也意味着極大的人力成本。

就比如已經超越順豐,成爲行業第一的京東物流。在長達12年的虧損中,除去渠道拓展和運輸設備購買等費用,最大的成本支出,大概還是源自於素來以高質量著稱的快遞員工團隊。

無人配送的智能設備大規模普及,是必然會解放企業對人力的依賴,進而對行業結構產生衝擊的。只是車智駕認爲,這種衝擊,會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以及週期性,具體也會表現爲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智能無人配送設備大面積普及,取代末端快遞員。

快遞行業經過長期價格戰的洗禮後,單票價格已然降至極低的水平,大部分快遞企業早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陷阱中。儘管目前快遞價格已經有所回升,但想讓快遞企業扭轉並不健康的營收結構,或許必須依賴於根本性的變革。

申通的大規模虧損、順豐陷入困境、百世無力維持被極兔收購等等,足以證明現階段快遞企業已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經營陷阱之中。“開源”不成,只能在“節流”的層面下功夫。

以目前各大企業對末端場景無人配送的開發,龐大的末端快遞員體系,很可能會成爲第一批遭受衝擊的羣體。

第二階段——L4級無人駕駛正式商用落地,貨運司機遭受衝擊。

隨着“開拓者號”進入內測,接下來或許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物流中端運輸環節的智能化,不排除也會在未來某個時間段集中爆發。

就像是L1和L2級自動駕駛技術之間,並沒有特別巨大的差異,過度時間也極其短暫。L3和L4級之間,同樣不存在“科技黑箱”,一旦跨過L3的門檻,L4級無人駕駛的到來,或許會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屆時,大量可以行駛在機動車道的無人貨車、或是支持更大噸位的無人飛機,會不斷涌入市場。很容易取代貨運司機的地位,藉以進一步釋放人力成本。

第三階段——無人配送取代傳統配送模式,逼迫“最後一公里”服務升級。

價格戰平息後,圍繞“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升級,正在成爲所有物流快遞企業的關注點。

此前極兔、百世因涉嫌低價傾銷遭到有關部門的處罰,不僅給所有快遞企業敲響了警鐘,野蠻粗暴的價格戰競爭,也在逐漸成爲過去式。與之相應的,以菜鳥、京東爲首的快遞品牌,正在以高品質服務佔據市場領先。

在解放了足夠的人力成本後,服務質量自然不可避免會成爲企業競爭的重心。在那時,無人配送設備的品質,以及相關的定製服務,將成爲影響末端消費者用戶粘性的關鍵。

當然了,從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水平來看,至少在數年內都不需要擔心行業衝擊的風險。如此,也就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起,近期由百度和小馬智行開啓商用落地測試的區域無人出租車。

在同一時期開啓階段性測試的兩大自動駕駛細分市場,究竟誰能最先完全商業化落地?

無人配送和無人駕駛,哪個先來?

無論如何,當前時期的無人物流配送,和乘用車的無人駕駛一樣,都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在自動駕駛這個足有萬億寬度潛力的市場中,每一類細分都擁有難以估量的前景。從天眼查的數據庫中,能夠發現致力於無人駕駛賽道的企業,其數量已然高達10168家,而且遍及了各行各業。

如果以大規模商業化爲標準來比較這兩個行業,車智駕認爲:很可能,暫時代表着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業界實際應用前景的中通快遞,要比在區域無人出租車賽道中拔得頭籌的百度和小馬智行,更早實現真正的大規模商用。

畢竟,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無人配送的基層邏輯是“機器人給我送東西”,而無人駕駛的邏輯,更像是“機器人帶我出門”。一個被動接受服務,一個主動交出控制權,基於現階段用戶羣體對AI技術的不完全信任,將自身排除在機器人行動鏈之外,或許要更能夠被人們所接受。

而站在商業邏輯和技術層面,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

1.商用前提下,二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各不相同。

無人配送和無人駕駛最理想的狀態,都要基於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只是,即便是同樣的技術等級下,實際應用中的難易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比如國內首個區域無人出租車商業落地項目“蘿蔔快跑”,除了實現駕駛員的“無人化”之外,乘客的乘坐體驗、安全保障、交易支付等等環節,都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問題。這也涉及到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保險設計等更多,也更復雜的領域。

而無人配送的運載主體是貨物,除了在機動車道上行駛之外,整個運載環節中很少有人爲因素的干擾。無人配送車只需要考慮運輸速度和物品安全就行,並不需要將更多精力放在運輸之外,也就相對簡單許多。

2.載人成本和貨運成本的差異,也決定了無人配送的成本消耗更少,更有利於實現盈利。

乘用車載人業務中,更多是面對個人用戶,單次業務之間的間隔較短,而且單次服務所得收益較低。這也意味着維護、折舊等費用會同步增加,需要依賴於訂單數量的堆積來平衡營收。

而且無人駕駛並不代表這絕對不會出現安全事故,運營方也承擔着相應的責任與風險。

相比之下,物流配送的貨運業務,主要消費羣體是企業用戶,單次業務間隔較長,而且單次服務價格收益較高。同時在實現完全的無人化駕駛後,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也極大程度減少了因貨運司機個人因素導致的意外發生。

綜合來講,無人物流配送,及其所帶來的種種連鎖反應,都會以很快的速度來到我們的生活中。 儘管前路有光明也有坎坷,但還是希望,集合了衆多自動駕駛相關行業對未來期望的2022年,也能成爲無人配送快速發展的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