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人民幣將是俄烏戰爭贏家

中時社論

俄烏戰爭結果如何尚未可知,但俄烏戰爭後的世界,全球化倒退,甚至全球在各領域都分裂成二大體系,已不再是難以想像的景況,臺灣應及早籌劃因應。

全球能源體系分裂

俄烏戰爭最大、最明顯的影響,當然是地緣政治。歐美再次團結,聯手對付俄羅斯;大陸是否與俄羅斯結合成緊密同盟,或在西方與俄國之間坐收漁翁之利,猶在未知之數。印度與部分中東國家可能保持中立,其中印度的態度最值得玩味,印度是民主國家,也是美國組建「印太聯盟」的要角,但在聯合國投票譴責俄羅斯時投棄權票,同時拒絕參與制裁,強權間的合縱連橫因俄烏戰爭而出現變化。

在全球地緣政治出現變化的同時,金融、能源、甚至整個經濟,也都同樣出現位移。以金融而言,歐美聯手把俄羅斯「踼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這是被外界視爲「核彈級」的金融武器,對俄羅斯對外的金融、貿易,當然是一個重擊。以能源而言,英美已決定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即使是對俄國的能源依賴度高的歐洲,也準備降低對俄國的依賴,轉向其他國家購買。

不過,在看似俄羅斯「被全球孤立」的表象下,其實潛藏更多的變化與可能。以金融而言,早幾年前,在看過美國「公器私用」,以踼出SWIFT作爲制裁其不友好國家的案例之後,與美國有「潛在衝突」的國家,都開始建造本國的金融清算資訊系統,俄羅斯有自己的Mir支付系統,並於2017年開始運行,大陸也建立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連美國堅定的盟邦歐盟,看到美國悍然單邊決定把伊朗逐出SWIFT,也搞出一個「INSTEX機制」作爲與伊朗的非美元交易之用。

在被美國逐出SWIFT之後,加上中俄貿易額的節節高升,可以預期俄國會轉移到CIPS,同時更多以人民幣爲交易與清算貨幣。事實上,中俄之間的貿易在克里米亞戰爭前的8年前,還有超過9成是以美元結算,之後雙方「有意識」的規避美元,現在已降到6成以美元結算,未來這個比例必然持續降低。

與此同時,大陸正與沙烏地阿拉伯協商,考慮購油改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如果此事成真,代表的是原先作爲支撐美元霸權重要基石的「油元」,就此崩落一大塊。而俄羅斯開始要求歐洲要以俄國貨幣盧布結算,一定程度上也是力圖「脫離原先的全球金融體系」。

總結來看,俄烏戰爭會讓全球金融支付與結算可能分裂成至少2套以上的體系,美元當然仍會是全球最重要的計價與結算貨幣體系,但人民幣也會逐步建立其體系,大陸會更努力推動以人民幣計價與結算的貿易,外界視俄烏戰爭可能讓人民幣獲利,着眼即在此。

歐洲放慢以氣代煤

全球包含天然氣與原油的能源體系中,俄烏戰爭後可能「一分爲二」;原本仰賴俄羅斯提供能源的歐洲國家,因爲向俄羅斯購買能源等於提供其外匯資金,短期而言要制裁俄國,勢必儘量減少購買;長期而言,歐洲國家體認到對俄國「能源依賴」不可過高,例如歐盟龍頭德國,就一直無法減少從俄國進口能源,未來即使不可能歸零,但必然會降低從俄國進口的數量與比例。

俄羅斯是全球第3大產油國,每天出口近500萬桶原油,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全球能源市場少了這麼一個重要的賣家,影響可想而知。與此同時,那些未追隨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則仍會持續從俄國進口能源、甚至數量會更多、價格也較便宜,這些國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陸與印度兩個大國。

如果未來能源市場分裂爲兩個市場,中間必然又會出現「地下黑市」,對全球能源的使用、減碳的推動都會有影響。歐洲國家已減緩「以氣代煤」的步調,重新啓用煤電廠,核電有望再次受青睞,如比利時爲此讓核電廠延役、英國準備大幅增加核電。

從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到新冠疫情,再到俄烏戰爭,每個重大事件都衝擊着走了30多年的全球化腳步。臺灣算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深深地整合在全球化的貿易與供應鏈體系中,面對未來可能的全球化倒退與分裂化的風險,臺灣會受到多大的影響、該如何因應,政府該及早評估並籌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