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年底鹿死誰手還不知道

中時社論

11月底「九合一」地方公職選舉逐漸接近,各黨進入黨內提名階段。民進黨在政黨民調中處於領先地位,國民黨不但明顯落後民進黨,在個別民調中還經常落後民衆黨。然而「民意如流水」,民意隨時可能因某些事件而產生變化,且民調問題的設計往往可以「引導」受訪者做出不同的迴應,也不能盡信。

民衆被迫用肺發電

2018年選舉的經驗顯示,選戰初期民進黨候選人支持度較高,但選戰開打後,民進黨施政劣跡逐漸彰顯,引發民怨沸騰,國民黨選情逆勢上漲。民進黨今年能否扭轉這種經驗,還是陷入相同的輪迴,甚至更加惡化,下列現象值得觀察。

首先,離開大臺北,從桃園開始,西部各縣市空氣品質一塌糊塗,尤其桃園最近一再發生嚴重大火,防缺電中火火力全開,從桃園到高屏整個西部地區,空氣都非常糟糕。民進黨擁抱「非核家園」,大量使用火力發電的結果,讓空氣品質極度脆弱,稍有狀況(像桃園倉儲大火)立刻雪上加霜,逼迫民衆「用肺發電」,民怨因而快速飆升。在空污特別嚴重的地區,極易成爲選戰議題而讓民進黨失分。

其次,頻繁的大規模停電,將臺灣帶往「第三世界」,引發民衆和企業高度憂慮。即使是短暫停電,都可能讓不能斷電的工作蒙受損失,何況幾小時甚至半天或一整天的斷電,會使冰箱食品變質腐爛、製造中的加工品變成垃圾,損失絕非些微電價減免可以彌補;民衆被迫備置手電筒,企業耗資購置發電或儲電設備。不管經濟部如何宣稱不缺電,堅持是臺電員工「操作失誤」,或是小鳥不小心誤闖造成的「鳥事」,民衆都會納悶:「爲何過去幾十年都不會發生這種事?」不管是「非核家園」政策或其他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不就是「施政無能」的寫照嗎?

再來是物價高漲但薪水跟不上。蔡政府沾沾自喜於臺灣的經濟成長率在全球名列前茅,其實僅成長在高科技電子業,大部分產業的勞工並未沾光,即使有些微成長也追不上物價飆漲,實質薪資反而減少,電價看起來逃不過馬上要漲,利率上漲房貸支出就要增加。蔡政府只關心臺積電、高端等高新企業,對多數產業的「艱苦人」毫不在意,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早已成了「富人黨」。因此民進黨施政「沒有比較好」的情緒正在發酵。

國民黨的最後生機

近來火災特別多。從2018年迄今接連發生大型火災:新莊臺北醫院護理之家火災造成15人死亡,桃園平鎮敬鵬工廠大火燒死6名消防員,玉井道堂被縱火釀7人死亡,萬華老舊公寓失火奪走5條人命,北市錢櫃KTV火災6人枉死,高雄城中城大火燒死46人,臺中興中街大火取走6人生命,到桃園美福倉儲大火、家樂福楊梅倉庫火災等,似乎隔不了多久就有大火發生,所幸最近幾場大火沒有損失人命。雖然消防屬於地方事務,但如此密集的大型火災,就會讓民衆懷疑政府法規不足或執行不力,這還是記在蔡政府頭上。

還有,就是民進黨的「土地徵收」不會好過國民黨。以桃園航空城土地徵收爲例,手法極爲粗糙,兩年徵收過程在滾動修正之下,已有超過9成居民簽約,取得補償款同意搬遷,但許多是逼不得已勉強同意,心中其實充滿了怨懟;不僅認定補償金額過低,還因離開世代居住地後,不知將遷往何處。當年,徵收「中正國際機場」用地時,還同時爲居民先蓋了新住宅,現在卻連當年都不如。這些民怨有可能成爲壓垮民進黨桃園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該黨卻還像7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

最後,但絕非最不重要的,是在兩岸關係緊張、對岸軍事威脅日增之下,「徵兵制」可能全面恢復,役期也可能延長。雖然各種民調顯示,支持的民衆還是居多,但一旦必須服役的是自己或家人時,感受就完全不同了。爲何將兩岸關係搞到如此地步,害我或家人本來的生涯規畫完全泡湯?民進黨將「仇中反中」搞到無上限的結果,終究會在選票上付出代價。

民怨若持續惡化,極可能成爲引爆民進黨大敗的引信,但仍要看國民黨形象是否能扭轉;輿論對國民黨中常委選風的批評,黨部若未能妥善處理,造成民衆認爲國民黨毫無革新誠意的話,那年底可能引爆民進黨的引信被國民黨自己拆解,國民黨將失去復起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