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後柯文哲時代 第三勢力誰主浮沉

中國時報社論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被控涉入京華城案,在第二回合的聲押庭如預期地逆轉,遭到臺北地院裁定羈押禁見,若無特殊意外,柯文哲已暫難脫困,將在看守所中繼續接受偵訊。民衆黨已發出動員令,號召全體黨公職與小草們「全黨動員、全國開講」,準備長期抗戰,捍衛柯文哲清白。喧騰近月以來與柯案相關的政治、司法風暴,經過連番的盤整變化,已進入後柯文哲時代的政局新階段。

小草營救 滅柯須有證據

說來也是既巧合又諷刺,2014年9月5日這天,柯文哲以政治素人之姿正式登記參選臺北市長,宣示這是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公民運動;10年後的同一天,卻因爲涉嫌市長任內的弊案被收押,境遇變化落差之大,令人不勝唏噓,堪稱「十年一覺臺灣夢,贏得政治譭譽名」。

很顯然,民衆黨將持續宣揚柯遭到「政治迫害」的主調進行營救,並以此維繫第三勢力民意的支持能量;而民進黨能否遂行其滅柯、奪回年輕族羣認同的計劃,則要視後續能否在司法上找到柯文哲收賄、足以令其「一槍斃命」的具體事證,否則頂多只能構成柯的圖利罪,而這也將使白營指控綠營的「政治迫害」更難卸責。

對於柯與白營來說,即使他們曾有某些「管理或行政上」的過錯,也不應該「放大凸顯」司法的追懲,這正是政治力介入操作的黑暗空間。相對地,綠營與司法雖試圖畫清界線,但外界也是心照不宣,只有查出對柯具體、有力的收賄證據,才能真正避開政治迫害的口實,如果意欲強行羅織,只會適得其反,柯反而會因獲得同情而重生。

正所謂葉落知秋,見微知着,柯P落至今日困境並非毫無徵兆,反而是因果相循,回過頭來看,很多後來陸續發生的事,真是其來有自,細思極恐。在令人驚訝卻不意外的情況下,檢廉部門於8月30日突然大動作搜索柯文哲的住處、辦公室與民衆黨中央黨部,並帶走柯進行約談;由於柯身分敏感特殊,司法部門若非有萬全準備、掌握最佳時機,理應不敢貿然出手。而在此之前,柯已因政治獻金假帳案與木可公司私帳案,以及用選舉補助款購買商辦的公私帳不清等錢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更對柯的操守信譽、政治人設,及民衆黨的形象與發展都帶來空前重創。

但柯卻在情況混沌的第一次羈押庭逃過一劫,獲得無保請回,至此民衆黨士氣大振,柯反而成爲不畏強權的英雄,但外界不應低估綠營滅柯的決心與手段,在北檢與高院很快提出抗告、發回更審,傳出由「綠色法官」呂政燁負責審理時,在野黨就已預告柯「凶多吉少」,雖然柯是否涉案仍待釐清,但此案在各政黨角力下,已爲本該中立的司法不斷抹上政治色彩。而不論是精心設計或巧合,第一次就收押必然引發重大反彈,但緩一緩等第二次再收押,壓力就自然緩解很多。

扭轉困局 藍白並肩作戰

柯P兩任首都市長,政治上風風火火、創立第三大黨不在話下,但在今年初總統大選藍白合不合的處理上已現嚴重的亂象與誤判,而柯仍不以爲意,繼續耍嘴皮子。之後民進黨開始看似不分黨派親疏地肅貪查辦,營造未來公平辦柯的氛圍,到了8月以後柯與白營不斷自爆各種有關錢帳的醜聞與爭議,柯仍不覺其抗爭底氣漸消,直到日前司法開始動手,並透過特定媒體放話塑造不利柯的各種傳言,加上網軍側翼不斷加料醜化,終於一舉分兩次將柯收押查辦。

在這場由政治、司法與民意交織而成的三角較勁中,掌握政治、司法與媒體、網軍等資源的民進黨,長期來看是更有利的,繼續耗下去只會將柯與民衆黨磨損殆盡,這是藍綠白三黨心裡都明白的殘酷現實。立法院即將開議,藍白兩個在野黨不能再心存幻想僥倖,只有更加緊密合作,並肩作戰,才能避免被各個擊破,進而有效制衡執政黨,扭轉困局。

第三勢力並不屬於民衆黨獨有,即使柯P和民衆黨垮了,厭惡藍綠、企盼清明政治的民意也始終存在,這次因柯而起的風暴與攻防,一半的問題出在柯與民衆黨的自誤,另一半則是亟欲滅柯的綠營手段正蠢蠢欲動。關鍵是,綠白兩黨都因此受了內傷,保持距離的國民黨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或長進,說要自立自強才能吸引年輕人的藍營羣雄,能夠更有擔當地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