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供電無虞大有疑問
中時社論
臺灣今年經濟看好,但缺電會是一頭灰犀牛,臺電、經濟部信誓旦旦不缺電,但從用電需求超出預期、綠電施工進度緩慢、天然氣發電工程延誤、臺電彈性夜減用電措施提前2個月實施等跡象看來,今年缺電,甚至大規模限電恐難避免,而且只是長期痛苦的序曲。
供電無虞大有疑問
重啓核四公投即使通過,對未來2、3年的供電都不會有實質幫助,因爲核四施工雖已完成9成,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供電,何況就算公投通過,蔡政府也不會執行。但不能否認,重啓核四公投未通過,代表全面廢核已無回頭路,2025年核二、三勢必如期除役。企業界已看清事實,開始自己找解決辦法,例如添購儲電設施、購買綠電,甚至還準備自行發電。
從需求面看,民進黨政府預估電力需求成長,每年在1.2到1.8%之間,但近幾年用電成長率都在2.1%左右,經濟部已上調用電年增率爲2.5%,高於先前的預估將近1倍。
但去年在臺商迴流、投資增加、用電需求高的半導體快速擴廠等因素刺激下,用電量成長達4.6%,比調高後的2.5%預估還多出8成4。今年用電成長率會更高,除了臺商繼續迴流投資外,更重要的是臺積電3奈米廠今年下半年就要量產。半導體廠越尖端先進的製程就越耗電,臺積電5奈米廠1個廠的用電就超過東臺灣56萬人用電量,3奈米1個廠就超過整個臺南市民生加商業用電,這些都被稱爲「吃電怪獸」,未來2奈米廠商當然又更耗電。
去年用電尖峰期,供電燈號多次出現紅黃燈、備轉容量率拉警報,還發生二次全臺大停電,今年用電量再增加4到5%,臺電要如何「生出」這些電,可預期拉警報與大停電次數會比去年多。
從供給面看,今年能否「供電充裕又無虞」,確實大有疑問。曾被蔡政府寄予厚望的綠電,進度嚴重落後,經濟部長王美花坦承,無法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佔比2成的目標。更糟的是,去年綠電中的光電,裝置容量增加遠高於風電,但光電在太陽下山後就歸零,甚至下雨陰天都難發電,風電則在用電尖峰的夏天因風力微弱而少有助益。但半導體廠不分日夜、冬夏都要24小時生產,不會「配合綠電發電時間休息」。
面對國際碳排制裁
結果,還是要靠火力發電,但火力發電也有時間差問題。蔡政府爲因應廢核與用電需求增加,規畫未來6年間,分別在基隆協和電廠、桃園大潭電廠、臺中火力電廠、高雄興達電廠,增建總裝置容量高達1226萬瓩的天然氣發電機組,但這些機組都不是今年可以上陣,甚至能否銜接陸續除役的核電都大有疑問。
這也是外界預估今夏電力備轉容量率要掉到5%以下,而且連續數年在低檔徘徊的原因。必須注意的是:現在的備轉容量率數字中,所包含的綠電設施存有不穩定供電的缺點,某個角度而言,這個數字是官方蓄意美化、高估。今年勢必重演數年前因供電不足,迫使臺電四處「求」用電大戶減少用電,甚至偷偷降載供電的戲碼,而且,這種景況會延續數年。
更長期來看,這幾年一再發生的限電、無預期停電、分區供電等事件,令人痛苦不堪,但缺電困頓終究會度過,只是民衆與企業都要付出代價。
這是因爲蔡政府增加供電,幾乎完全仰賴天然氣發電機組,官員口口聲聲說天然氣是「乾淨能源」,但國際社會對天然氣是不是乾淨能源,至今並無共識,何況天然氣發電終究是火力發電的一種,仍有相當的排放與污染,加上天然氣發電成本高於核電,國際行情長期看漲,未來電價將大幅提高。
政府規畫未來6年要增建的火電量,相當於再增加3個大潭電廠,或是2個臺中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民進黨圓了廢核神主牌之夢,但碳排若不減,未來出口勢必受國際制裁。這些問題與風險,政府遲早要承認並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