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鳥叔鳥嬸 分享生活美學

《飛鳥相與還》籤售會。(孫俊軍攝)

觀鳥,是進入大自然的門票。(孫俊軍攝)

第九屆中山書展,廣東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今年攜11本獨具中山地方特色的本土新書與讀者見面,令人眼前一亮,而由中山文化人曾毅峰和吳娟撰寫的《飛鳥相與還──南方城市觀鳥筆記》就是其中一本。16日晚,該書在書展現場舉行新書作者籤售分享會,兩位作者與讀者一起分享自然教育的心路歷程,探討博物文化裡的生活美學。

他們用通俗易懂文字和精美的照片記錄了中山市轄區常見的120種野生鳥類,描述了它們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主要的分佈狀況,同時也介紹了它們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在中國傳統博物學文化中的地位。更爲難得是,作者把鳥的知識傳播與生活情趣結合起來,傳達了他們的生活美學。

品讀《飛鳥相與還》不免讓人想起盧梭的《瓦爾登湖》,那些滲透了作者情感的自然不再是自然本身,而更是一種人與自然密切相連的有機體,是存放人類情感的緩釋空間。該書分了四部分,第一部分「都市歌手」,第二部分「山間隱者」,第三部分「溼地精靈」,第四部分「觀鳥四方」。作者用詩經中的鳥,用唐詩宋詞裡的鳥勾連起自然的性靈。

在「都市歌手」裡,作者這樣寫道:「時間彷彿停止流逝,天之涯,海之角,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都市的森林中,我願陪你直到天荒地老。」

在山間隱者裡,作者表達了這樣的思想:「鯤鵬展翅,鳳凰涅槃,杜鵑啼血,勞燕分飛,外物皆有靈,空山聽鳥語,猶日下林泉滌盪心靈。」

博物學裡的生活美學

最近一年多,一個叫「叮咚荒野學堂」的微信公衆號文章常在朋友圈裡流傳,裡面關於飛鳥、昆蟲、植物以及自然的一切,讓人驚詫於中山的山野裡竟隱藏着這麼多可愛的精靈。兩位作者在工作之餘忘我潛身於大自然之中,並將近年來俯仰之間的觀察與心得付諸文字,並集結成了《飛鳥相與還──南方城市觀鳥筆記》。

人到中年,爲何突然癡迷起觀鳥?在分享會上,曾毅峰介紹說,西方有句諺語,觀鳥,是你一生進入大自然的門票。三年前,他陪兒子參加深圳溼地公園的觀鳥活動,被撩動了心絃。「這是我第一次通過望遠鏡觀察鳥兒,近距離欣賞它們多彩的羽毛,聆聽婉轉的歌聲,滿心喜悅和感動。從此踏上了觀鳥、拍鳥的不歸路。」在分享會上,曾毅峰表示,自然是最好的療傷地,也是寄託精神世界的最終去路。

發現等待拯救的精靈

觀察鳥類,改變了曾毅峰的生活,改變了他們全家的生活。「一到週末就感覺時間不夠用,清晨5點就爬起來鑽進荒郊野外。」妻子吳娟從最初的不理解到極大的寬容,又給予足夠的自由,不僅獨自承擔家務,同時也熱情投入到自然與傳統文化教育中。他們還一起開通了「叮咚荒野學堂」微信公衆號,在微信公衆號上與朋友們分享。分享會上,吳娟也呼籲更多的人投入自然與傳統文化懷抱,「因爲鳥兒,我們與大地母親,與自然萬物有了更深情的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倆也發現了中山的生態環境並不樂觀──日益減少的自然溼地,各種不齒的捕鳥劣行。在分享會上,他們用PPT,展現了鳥類惡劣的生存狀態,天羅地網,人類的陷阱無處不在。 (冷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