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全力研發多款監偵無人機 惟軍種滿意度偏低

「騰雲專案」研發的長滯空無人機。圖/取自中科院影片

在美方廠商盤點過中科院航研所無人機量能後,傳出所長與副所長全遭更換。航研所多年來積極投入軍用無人機研發,但「偵打一體」的大型無人機研發進度一拖再拖,其他產品也常爲軍種詬病。

審計部在2023年審計報告中指出,國軍現役戰術層級以下的監偵型無人機,包括有中科院研發的海軍紅雀二型及陸軍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載具兩型機。

審計部表示,海軍紅雀二型無人機自2016年接收使用迄今,受限於當時開發技術,缺乏目標定位功能、酬載的可見光鏡頭及紅外線鏡頭無法同時使用、即時切換影像,不利目標判讀等,導致實際運用效果與原規劃任務需求存有差異。

至於陸軍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載具,審計部說,經陸軍實際運用結果,偶有情資平臺畫面不流暢、無人機操作反應延遲、訊號異常、炎熱天候降低實際可飛航時數等情事,相關功能;性能尚待精進強化。

至於中科院航研所研發的騰雲大型無人機,從第一階段2009年的「長征計劃」耗費30億元欲研發大型戰略型無人機無果後,但期間經兩度預算加碼,歷經十餘年轉型爲今日的「騰雲專案」,構型從原來的1型監偵型改爲2型偵打一體型。一度外傳二型可望納入2025年建案納入國防預算案,但結論是測評報告至今尚未通過空軍審覈。而在我國有機會透由軍購與軍援一口氣獲後MQ-9B、MQ-9A等8架美製大型無人機後,騰雲機要建案出線的可能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