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劉紹統:推進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運用金融期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廣州報道

12月12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4年會在廣州正式開幕。

此次大會,以“信心與底氣——生產力向‘新’,資本煥‘新’”爲主題,圍繞“更具開放性、更富有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更聚焦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模式”等焦點問題展開。

當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紹統在論壇現場發表主旨演講。

他指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市場服務,推進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運用金融期貨進行風險管理,爲中長期資金參與金融期貨市場創造良好環境,全力塑造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生態。

中長期資金入市取得進展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七部委《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充分肯定了期貨市場在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功能作用,強調了做好期貨市場工作的基本原則,勾畫了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藍圖,系統全面部署了期貨市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工作安排。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震盪走強。

國債期貨市場跟隨現券市場走勢,總體運行平穩,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功能有效發揮。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1個月,國債期貨日均成交22.5萬手、日均持倉49.1萬手,同比增長18.7%、23.2%,成交、持倉規模穩步增加。

“期現基差持續維持在合理水平,各期限國債期貨主力合約與現貨價格相關係數均達到99%左右。”劉紹統指出。

同時,中長期資金入市取得進展,第三批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市場成功落地,投資者結構進一步豐富,當前國債期貨市場機構成交佔比超過七成、機構持倉佔比超過九成。

“在全力保障市場平穩運行基礎上,國債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進一步深化拓展,爲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劉紹統表示。

今年以來,我國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年初確定發行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陸續落地,中金所第一時間將超長期特別國債納入30年期國債期貨可交割券範圍,助力特別國債順利發行。

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於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

在上述背景下,國債期貨促進債券發行的功能,也有序拓展至地方債等其他利率債範圍。

“近年來,越來越多承銷商將國債期貨運用於地方債發行的利率風險管理之中,更好服務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劉紹統介紹稱。

“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隨着國債期貨市場的建設發展,其服務投資者管理資產和負債利率風險、配置資產等方面的功能在不斷深化。

當前,機構除了運用國債期貨管理資產端的利率風險這一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外,也開始運用國債期貨管理負債端的利率風險。

除各類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外,一些實體企業、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運用國債期貨管理其相關資產和負債的風險。

國債期貨被積極運用到信用債等投融資風險管理中,服務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促進企業債券順利發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他還表示,下一步,中金所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好新國九條、國辦47號文的決策部署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爲主線。

一是全面落實“五大監管”重大部署要求,做好市場一線監管,強化風險監測研判、預警應對,做好風險應對,全力保障金融期貨市場平穩規範運行。

二是不斷豐富完善產品線,緊貼市場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拓寬服務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廣度深度。

三是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市場服務,推進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運用金融期貨進行風險管理,爲中長期資金參與金融期貨市場創造良好環境,全力塑造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