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富的省,正在拼命製造“千億縣”
文|凱風
萬億大市、千億大縣,歷來都是高能級的體現。
自從國家層面提出“推進以縣域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縣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全國共有1800多個縣城,既有“富可敵市”的千億GDP大縣,也有僅有萬人的人口小縣。
拼經濟,哪些縣域在領跑?
01
千億GDP大縣,再次擴容。
日前,全國各地陸續披露最新GDP數據,千億GDP縣城俱樂部擴容到58席,比前一年新增5縣。
與前一年相比,河南鄭州鞏義市、陝西榆林府谷縣、浙江寧波寧海縣、浙江嘉興平湖市、新疆巴州庫爾勒市GDP首次邁進千億大關,鞏義更成爲河南首個千億縣。
與往年一樣,最新10強縣格局仍然保持不變:崑山、江陰、張家港、晉江、常熟、慈溪、神木、宜興、長沙縣、義烏。
這些縣域,GDP總量全部突破2000億元,第一強縣崑山的經濟總量更是超過5000億元,超過烏魯木齊、呼和浩特、蘭州、海口等衆多省會城市。
在地域分佈上,57個千億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以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爲最,而中西部地區13席,東北僅有1席。
據統計,在內地27個省份中,還有12個省份千億縣掛零,包括廣東、四川、雲南、廣西、黑龍江、吉林、山西、甘肅、青海、西藏等地,多數在西部和東北地區。
具體來看,江蘇多達21縣入圍,浙江11席,福建6席,山東5席。可以說,全國最富的省份,正在批量製造“千億縣”。
令人意外的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再次顆粒無收。
其實,江蘇歷來都是“強縣經濟”的代表,而廣東則是“強區經濟”和“強鎮經濟”的領跑者。
廣東最爲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經濟強縣幾乎都已完成撤縣設區,而粵東西北縣域的綜合實力不夠突出。
在江蘇,就連作爲最強地級市的蘇州,仍下轄崑山、張家港、常熟、太倉4大縣級市,而廣東的四大龍頭——廣深佛莞,都已沒有縣域存在。
東部地區百花齊放,中西部地區13個千億縣都分佈在哪裡?
整體來看,湖南3席,陝西、內蒙古都是2席,貴州、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新疆各有1縣入圍。
這些縣城不同於東部地區的製造大縣,多數是強省會下轄的區縣,或家裡有礦的特色強縣。
而偌大的東北地區,只有遼寧大連瓦房店一個千億縣,成了東北僅存的縣域經濟種子。
02
千億縣,到底強在哪裡?
千億縣大致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製造強縣,產業實力強勁,足以獨當一面。
這類縣域,主要集中在江浙閩等沿海發達省份。
江蘇蘇州崑山市、江蘇無錫江陰市、福建泉州晉江市、浙江寧波慈溪市、浙江金華義烏市,都屬此類。
這些縣城,基本都位於大城市周邊,屬於大都市圈、大城市羣的一部分,本身不乏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又能享受大城市的溢出效應、城市羣的協同發展效應。
這些縣城多數都有優勢產業,崑山的電子信息,晉江的紡織鞋服,長沙縣的工程機械,義烏市的小商品,都不乏全國性的影響力。
作爲中國最強縣級市,崑山GDP總量高達5140億元,放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可排在60名左右,超過80%左右的城市。
崑山隸屬於蘇州,又與上海毗鄰,本身就是長三角和大上海都市圈的核心成員,近水樓臺先得月,發展自然如虎添翼。
目前,崑山工業總產值已突破1萬億大關,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兩大支柱產業正在奔向萬億級,新顯示、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劍指千億級。
一個小小的縣級市,3家千億級特大企業、10家百億級骨幹企業、125家十億級“專精特新”企業、1083家億元級企業,其能量遠超普通地級市。
這樣的縣域還有很多,蘇州下轄的4個縣級市(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無錫下轄的2個縣級市(江陰、宜興),寧波下轄的2個縣級市(餘姚、慈溪),都是如此。
可以看到,這些製造強縣,基本都是縣級市。
縣級市與縣,行政級別一樣,但縣側重於農業功能,而縣級市以二三產業爲主,通常被視爲城市的一部分。
這樣的縣,已超出我們對於縣城的傳統認知。
無論是經濟體量、人口規模,還是城市建設,都相當於獨當一面的城市,只是在行政體制上仍舊依附於大城市而存在。
這些地方,未來不乏撤縣(市)設區的可能,與超大特大城市,徹底融爲一體。
03
第二類,強省會下轄的縣域,本身就是省會的一部分,只是仍維持縣域的行政區劃。
湖南長沙縣、安徽合肥肥西縣、江西南昌縣、河南鄭州鞏義市,均屬此類。
前些年,隨着城鎮化突飛猛進,“撤縣(市)設區”成爲潮流,大批縣城消失,我國誕生了一批“無縣城市”。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天津、廈門等10多個城市,率先進入“無縣”模式,只有市轄區,而無縣和縣級市。
然而,還有一衆省會,或因爲市域面積太大,或由於發展水平不一,仍舊存在部分縣域。
長沙下轄6區1縣2縣級市,合肥下轄4區4縣1縣級市,鄭州更是坐擁6區1縣5縣級市,縣域規模仍舊龐大。
雖然在各地出臺的十四五規劃中,紛紛表示推進撤縣建市設區,積極向着“無縣城市”邁進。
然而,行政區劃改革已經全面從緊,無論是城市合併式擴張,還是城市內部的“撤縣(市)設區”都已擱淺。
2021年,國家發改委首提“慎重撤縣設區”,到了2022年初,這一表述升格爲“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
這還沒完。在2022年中發佈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
從“慎重”到“慎重從嚴”再到“嚴格控制”,標誌着撤縣建市設區的空間所剩無幾,一衆城市錯失了最好的擴容時機。
下一次政策“開閘”,恐怕還要等上很多年。
04
第三類,家中有礦,或存在特色經濟產業,主要集中於中西部。
陝西榆林的神木市、貴州遵義的仁懷市、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準格爾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西部縣城,論區位優勢普遍不及沿海地區,製造業多數又相對薄弱,想要“出位”,只能拼家底。
家裡有礦,坐收黑色經濟之利,資源型城市多數由此發跡。
陝西的兩個千億縣神木、府谷,內蒙古的兩個千億縣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都是不折不扣的能源大市。
其中,神木、準格爾都是產煤大縣,其所在的榆林、鄂爾多斯,均爲我國10大產煤大市,而內蒙古、陝西則是我國TOP3產煤大省。
過去幾年,藉助煤炭經濟的紅利,榆林、鄂爾多斯一路狂飆,雙雙躋身全國50強城市之列,創下前所未有的記錄。
當然,資源型城市,近期面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困擾,遠期則存在資源枯竭、城市收縮的風險,轉型的迫切性遠比一般城市更強。
與神木、準格爾相比,貴州遵義的仁懷市則以白酒產業聞名,大名鼎鼎的貴州茅臺就產自於此。
遵義是貴州省的副中心城市,GDP總量直追省會貴陽,與省會形成了“雙城記”。
白酒不只是仁懷和遵義的第一大支柱產也,也是貴州省的最大支柱,白酒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貴州全省工業的比重達到30%。
可以說,一條赤水河,改變了茅臺鎮、仁懷市、遵義市的命運,也重塑了貴州的產業格局。
05
有縣城在突圍,也有縣城不進則退。
此前發佈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
這份文件將縣城劃分爲5個大類: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人口流失縣城。
根據文件,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
全國1800多個縣城,57個GDP突破千億,但還有大量的縣城經濟總量不足200億,乃至更低。
經濟強縣畢竟只是少數,而人口流失縣城佔了絕大比重,這些地方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前幾年,國家發改委首提“收縮型城市”的概念,要求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這意味着,一些人口持續流失的縣城,失去了城市框架繼續大擴張的可能,且不乏會被撤銷合併的可能,這在凱風新書《中國城市大趨勢》中有詳細論述。
根據龍瀛團隊的最新研究,全國共有1507個人口收縮的區縣,佔比超過一半,總面積爲44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中國近46%的領土。
畢竟,當人口持續流失,不僅大規模公共建設無從談起,連財政自給自足都會成爲問題,遑論房價這樣需要人口作爲強支撐的房價等資產價格。
同時,人口小縣開啓機構編制改革,縮減鐵飯碗,多個行政部門被撤併精簡,部分事業單位編制被縮減,有縣域縮編人數超過千人。
據統計,在全國2000多個縣域單位中,人口在20萬以下的多達400多個,其中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80多個。
這些縣域,未來恐怕都要進行機構改革,縮減“鐵飯碗”,可謂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