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能力遠超美國 美智庫:軍艦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數倍之多,許多專家認爲這種現象面對長期戰爭會形成致勝的絕對優勢。圖爲大連造船廠同時建造5艘軍艦。(圖/新浪網)
中國造船廠2023年生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商業用船。有分析說,中國造船廠持續擴大規模,有助於其爲持久戰做準備,在戰時加速生產和替換損失。蘭德公司國防專家表示,中國擴大造船確實爲持久戰帶來優勢,但不會帶來決定性影響,而且從軍艦表現上看來,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工信部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中國造船業2023年承接了全球2/3的新訂單,全球一半以上的商業用船來自中國。而日前《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中國造船廠在獲得全球足量訂單後規模擴大,一旦發生持久戰,中國造船廠將能達到戰時生產速度,加速生產和替換損失船隻,美國則很難做到。
蘭德公司國家安全供應鏈研究所所長布蘭得利.馬丁(Bradley Martin)對此表示,中國造船廠規模擴大確實會爲持久戰帶來優勢,但不會對戰事帶來決定性影響。如果是一場長期戰爭,那麼能夠替換船運工具就是一個優勢。
馬丁表示,他不認爲美國在替換損失上有能力以合理速度執行,但就軍艦損失而言,製造一艘軍艦需要幾年時間,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只是美國需要的建造時間可能會更長。此外,美國也有可能使用其他國家已經建立的造船能力。
報導表示,美國在二戰期間有50多家造船廠,可以建造或修理長度超過500英尺的船隻,如今剩下不到20個造船廠,當中軍用造船廠僅有4座,海軍艦隊的大量維修必須依賴民間商業船廠。而中國75家大型造船廠中,有20家可以支援海軍建造軍艦。
美國政府問責局此前警告說,私人承包商和美國海軍造船廠已經難以按時完成必須的保養維護任務。馬丁認爲,美國造船廠面臨缺乏技術工人和成本過高的難題,由於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美國造船業和鋼鐵及採礦業沒落一樣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不會輕易逆轉。
馬丁說,外國公司與中國造船廠簽訂合約,後果是間接支援了中國軍方的艦船建造,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如果直率地說,美國的工業基礎確實不足以應對長期戰爭。這不意味着無法做好準備,但確實需要激勵工廠等留在這裡,併爲戰爭中可能出現的需求做好準備。
中國海軍持續擴建艦艇規模,目前中國擁有370艘戰艦,預計2030年擴充到435艘。美國海軍擁有292艘戰艦,未來幾年規模預計維持不變。馬丁表示,比起戰艦數目,戰艦的品質更重要,有更多戰艦不代表力量更強大。
馬丁認爲,美國海軍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艦船的使用需求太大,從任務規模看來,艦船確實不夠,許多艦船被過度使用,這將加速損耗,爲戰爭的準備工作也會出現問題,因爲有限的船隻被用來滿足太多要求。「我並不擔心中國擁有更多船隻。然而,考慮到美國海軍履行其全球承諾的能力不斷下降,我認爲這是非常值得擔心的事情。」
馬丁說,從武器、作戰系統和電子設備來看,中國海軍很有能力。雖然中國海軍無法在各個方面與美軍匹敵,但它確實提出了一個可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