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開啓新一輪存款“降息”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夏賓)在中國六大國有銀行集體官宣調降存款掛牌利率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也行動起來,開啓銀行業新一輪存款“降息”。
7月26日,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宣佈下調存款利率;29日,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等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都調整了人民幣存款利率。
據統計,截至29日,18家全國性銀行都已執行存款“降息”。
這一輪六家國有大行調降存款利率,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均由2%降至1.8%,意味着六大行的存款利率正式告別“2字頭”。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跟進“降息”,但仍有2%以上利率的存款產品。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與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行保持一致。另外11家股份制銀行,一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均爲1.55%,其餘期限利率則有所分化。其中,二年期定存掛牌利率集中於1.55%至1.7%區間,三年期定存爲1.8%至2.1%,五年期定存爲1.85%至2.1%。
從過去中國銀行業調降存款利率的整體節奏來看,一般是國有大行先降,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跟進,地方中小銀行接着採取行動。
今年4月的一輪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就是去年國有大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的延續。彼時,山西、陝西、河南、雲南、貴州等地多家中小銀行密集宣佈下調定期存款利率,以農商行、村鎮銀行居多。調整的存款產品涉及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等不同期限,利率下調幅度從5個基點至45個基點不等。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近年來中國居民儲蓄快速增長,遠高於趨勢水平,存款市場整體表現爲供大於需;二是近年來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增大,銀行管理負債成本的主動性顯著提升。
“合理降低存款利率,有助於部分中小銀行減輕負債成本壓力。”周茂華說。
存貸款利息差是中國各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3年以來,銀行業通過下調新發放貸款利率、存量房貸按揭利率調整以及貸款重定價等多種方式持續讓利實體經濟,息差空間有所收窄。
截至2023年末,中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2024年一季度,銀行淨息差爲1.54%,收窄至歷史最低水平。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較大,貸款利率降幅明顯。但在負債端,受存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明顯,存款利率下調後效果需隨存量存款重定價逐步顯現,部分銀行通過違規手工補息攬存等因素影響,負債成本降幅明顯小於資產收益降幅。
權威人士透露,4月,監管部門針對違規手工補息情況進行了整改,有效減少了利息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多家全國性銀行反映,違規手工補息整改後,其6月的存款付息率,特別是對公存款付息率已較4月明顯下降,淨息差有所回升。
權威人士稱,本輪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同時中長期存款利率降幅較大,有利於進一步減少利息支出,緩解存款長期化問題,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也有利於改善銀行盈利能力,提高銀行股東權益,利好對應股票估值。(完)
【編輯:蘇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