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歐盟爲何要挑起一場沒有贏家的貿易摩擦?

(原標題:【中國網評】歐盟爲何要挑起一場沒有贏家的貿易摩擦?)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最終投票,決定在10月底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7.8%—35.3%的關稅。自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起,歐盟的對華貿易制裁大棒已懸舉一年有餘。其間,中國儘管與歐盟進行了反覆交涉,但未能阻止貿易制裁大棒的最終落下。此舉標誌着歐盟向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方向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同時也意味着中歐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中歐貿易摩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歐方主動揮舞的貿易制裁大棒也終將回落在自己身上。

中國與歐盟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兩者的經濟體量相當,經濟結構互補,且在推動多邊主義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下,中歐經濟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2023年,中歐貿易總額約爲1.2萬億美元,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歐盟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對華豎起貿易壁壘必將傷及自身。

針對該“最終投票”結果,中國迅速採取反制措施。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採取反傾銷措施。此外,中國商務部還於今年6月和8月分別對進口自歐盟的豬肉和乳製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的這一系列反制措施可謂“打蛇打七寸”。2023年,歐盟向中國出口的白蘭地、豬肉和乳製品總金額達100億美元左右。如果失去中國市場,歐盟的相關產業將頓感切膚之痛。9月初,大批法國白蘭地生產商和農戶在干邑地區集會抗議。干邑白蘭地生產商行會主席表示,“如果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中方的反制措施將迫使法國白蘭地從中國市場消失”“我們是受害者,但沒有人聽取我們的意見。”

相較於白蘭地、豬肉和乳製品,歐盟向中國出口的汽車數量更爲可觀。2023年,歐盟僅向中國出口的燃油車就達19.6萬輛,總金額高達179億美元。如果中國將反制措施擴大至歐盟的汽車產業,歐盟經濟無疑將因此遭受重創。

歐洲有識之士對此早有預見。在投票前幾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公開呼籲歐盟明智地管理貿易風險,不要貿然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實施懲罰性關稅。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也公開表示,“對歐洲的一個關鍵行業和德國的一個關鍵部門來說,與中國打貿易戰弊大於利”。

事實上,以德國爲代表的近半數歐盟國家一直對歐盟委員會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頗多微詞。從具體投票過程中不難發現,歐盟內部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最終投票結果顯示,共有10國贊成,5國反對,另有12國棄權——造成了棄權票多於贊成票的“奇觀”。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在7月份預投票中贊成加徵關稅的西班牙和瑞典此次改投棄權票。因此,較此前的預投票結果而言,反對和棄權票數在增加,而贊成票數在減少。

正是基於歐盟內部的巨大分歧,歐盟委員會官員在投票前表示,即使通過了加徵關稅的決定,歐盟仍願與中方繼續談判以尋求替代解決方案。歐盟委員會的這一表態無疑向外界暗示,這次“最終投票”並非一錘定音。換言之,這次投票更像是一場“表演”。歐盟落下的關稅大棒究竟是虛是實,尚待觀察。

既然歐盟並未下定決心升級與中國的貿易摩擦,爲何還要煞費苦心地自導自演一場“投票秀”?這背後自然有美國的影子。今年5月,美國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後,一直千方百計遊說歐盟加入圍堵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陣營。從數據來看,2023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僅爲1.2萬輛,而向歐盟出口的電動汽車則高達近50萬輛。實際上,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拉歐盟入夥纔是其真實用意。而在烏克蘭危機久拖不決的背景下,歐盟亟需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在對華關稅問題上也不敢輕易對美國說“不”。

中歐之間沒有地緣政治矛盾,也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合作共贏纔是中歐關係的主基調,貿易摩擦只會造成兩敗俱傷。希望歐盟在對華關稅問題上重新權衡利弊得失,作出有利於中歐關係的正確決定,避免被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帶偏”。

編審:蔣新宇 張豔玲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