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奮進者|年輕的“老法師”讓老舊小區“逆生長”
陳穎(左三)和同事慶祝鳳南一村項目簽約首日即生效。本文圖片均爲 受訪者供圖
“從2004年加入楊浦區房管部門從事老舊房屋改造工作至今,已是第二十個年頭。如今當我經過熟悉的大街小巷,回想起小辰光的模樣,對比已變得嶄新的老小區,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自豪感和獲得感。”陳穎說。
作爲曾經的老工業城區和老居住區,上海楊浦區一直以來都將城市更新與宜居安居深度結合。在城區建設轉入存量提質的新階段,楊浦區住宅更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穎帶領團隊積極推進舊住房成套改造、“美麗家園”住宅修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城市更新工作,助力楊浦老舊小區“面子”“裡子”同步煥新,爲城區面貌蝶變、居民生活躍變按下“快進鍵”。
陳穎(前排左三)和團隊收穫多面錦旗。
“螺螄殼裡做道場”助力居民“原地搬新家”
作爲老工業城區,上海楊浦有大量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建設的工人新村和不成套的職工住宅,羣衆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極其迫切。
自2005年承擔成套改造工作起,陳穎與團隊堅持能改全力改,陸續通過改擴建、加層、抽戶、拆除重建等方式,完成了65萬平方米的舊住房改造,受益居民2萬戶。2007年,她帶領團隊成功探索實施佳木斯路163弄全市首個拆除重建項目,爲成套改造貢獻了楊浦首創經驗。
2022年,隨着上海市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房屋改造圓滿收官,“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正式拉開帷幕。圍繞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十年時間全面完成不成套房屋改造”目標任務,面對楊浦區剩餘13.4萬平方米亟待改造的不成套職工住宅和小樑薄板房屋,陳穎與團隊開始與“硬骨頭”作鬥爭。
“剩餘項目之所以‘難啃’,一大原因就是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陳穎表示,“以內江大板房爲例,兩幢5層建築的改造因爲正好壓着控江路道路紅線,外部已無擴建空間,又因是預製板裝配式結構,不支持加層。同時,我們調研時瞭解到這裡居民最關切的就是實現‘一門關’和加梯,但原本改造空間就已不夠,哪還容得下電梯?”最終,團隊在大量的溝通協調後,將兩個問題聯動考慮,向居民推出了將原兩個單元合二爲一,退讓出原單元間的空間的方案,做到全部“一門關”,還成功配備了電梯。
陳穎告訴記者,“其實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板房改造,大板房的居民在2005年開始就提出訴求想要進行成套改造。從一開始條件不允許改,到第二次改造方案不盡如人意,直到現在突破了條條框框完成改造,看到他們搬遷的那天,我心裡的石頭總算放下來了。”
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2023年楊浦區舊住房成套改完成體量全市第一,目前已連續交出邯鄲路500弄、524弄小區、鳳南一村、控江路501-515號(單號)、鳳城三村130號甲乙丙丁4個項目100%簽約、100%搬遷的滿分答卷,累計完成8.3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受益居民2793戶。今年他們還將完成最後一個小樑薄板項目——黃興路1039弄1-9、12-27號舊住房更新項目,提前三年完成小樑薄板收官任務,目前項目在預簽約階段已達到生效比例。
陳穎(右一)參加項目未簽約戶研判會。
以繡花功夫打造內外兼修“美麗家園”
楊浦從2003年啓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到對全區10年以上未進行綜合修繕的老舊小區分步推進“裡子工程”“美麗家園”建設,再到現在新一輪“美麗家園”提質戰,如何讓老舊小區居民共享發展成果,讓楊浦居民有更好的居住體驗?
作爲楊浦“美麗家園”建設的牽頭負責人,陳穎腦中有一張“區情圖”,心裡有一本“民生賬”。在她的帶領下,團隊不斷拓展房屋修繕的內涵外延,全力以赴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累計完成1500餘萬平方米老舊住宅修繕,受益居民約60萬戶,形成遼源花苑、軍工路400弄、邯鄲路50弄、明豐苑等示範典型。
“修繕在建築領域是個小工程,但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個大事。老舊住房修繕的最優解題思路就是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陳穎告訴團隊,“所以要力爭在條件與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爲居民‘量身定做’最優方案。”
比如,軍工路400弄時運苑小區結合街道睦鄰中心建設,陳穎在調研時發現小區居民最集中的訴求不在傳統的電線、雨污方面,而是對停車位需求的反映最強烈,認爲小區內停車位缺口大、分佈不均衡不合理等。於是,陳穎聚焦“痛點”,帶領團隊重新規劃公共空間、拓寬道路,將停車位從160個增至320個,切實解決小區停車“一位難求”與電瓶車停放管理等難題。
面對楊浦百姓居住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的新期盼,楊浦在2024年打響新一輪“美麗家園”提質戰。如何解決好最急最盼的需求,如何讓“美麗家園”更具顯示度,成爲陳穎的新課題。陳穎和同事不斷根據政策與居民需求的變化,陸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新一輪“裡子工程”方案》等政策文件,指導舊住房修繕工作不斷邁向新高度。“在此期間,我也不斷見證着一個個老舊小區穿上新衣、展現新顏。”陳穎表示。
陳穎(左一)現場檢查邯鄲路50弄“美麗家園”修繕情況。
爲老房居民按下“一鍵直達”快進鍵
楊浦是上海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老齡人口最多的老城區。當老小區和老年人二者“相遇”,破解懸空老人的“上下爲難”,提升人民城市的幸福質感就成了擺在陳穎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陳穎的積極協調下,楊浦加梯按下了“快進鍵”。自2015年啓動首臺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東銀茗苑小區1號樓以來,楊浦越來越多的老人不再“懸空”,目前已累計竣工881臺。
“從楊浦加梯工作啓動伊始,我就和團隊不斷思考如何讓有意願加裝電梯的居民儘量少走彎路。2020年我們委託專業單位對區域內15044棟未設置電梯的多層住宅進行現場勘測和排摸,繪製形成全市首個加梯地圖,所有居民樓是否具備加梯條件皆可按圖索驥。”陳穎說。
在加梯的路上,陳穎帶領團隊不斷探索提升加梯工作服務質量的途徑。一方面,通過與區建管、規劃、市場、財政等部門密切溝通,研究商討簡化優化加梯流程、審批管理等做法;另一方面,保持與街道日常聯繫,介紹和推廣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效,搭建爲民服務快車道。
因規模化加梯有助於保障電梯質量和後期運維長效管理,並有效降低加梯成本,縮短總體工期,2022年以來,她還與團隊以規模化推進爲着力點,探索加梯從“個產到量產”的路徑。她要求各街道與“美麗家園”同步開展加梯方案設計和居民徵詢,並篩選條件成熟小區開展前期工作,力爭在整個小區全部可裝門棟實現批量加梯。
陳穎告訴記者:“我們指導加梯推進工作小組和指導中心積極參與意願徵詢、業主協商、矛盾化解等工作,鼓勵居民成立門棟‘加裝電梯自治小組’,做到‘樓組的事一起商量’,讓業主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共識,在這過程中,也促進了社區治理軟實力同步提升。”
2023年9月21日,民京路838弄7號樓電梯開工,成爲楊浦區首個整體加梯小區,爲全區規模化加梯提供有效示範。目前,明豐苑小區也已完成整小區可加裝門幢簽約,有望實現整體加裝。
“能加、願加則盡加、快加。”陳穎表示,“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居民們思想從‘要我裝’到‘我要裝’的轉變,居民也因一部部電梯的拔地而起收穫了參與感與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