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哈密大地迎來豐收季

金秋九月,哈密大地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處處都是農業豐收的壯美圖景。

哈密大棗掛滿枝頭。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超攝

9月20日,在伊州區五堡鎮吐格曼博衣村,村民阿不都熱西提·玉素甫的棗園迎來大豐收,一串串紅彤彤、如雞蛋般大的大棗綴滿枝頭。

“都是雞蛋一樣大小的特級棗,每畝隨便都是400公斤。”阿不都熱西提·玉素甫對10畝棗園今年的產量很是滿意。他告訴記者,在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林果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對棗園實施了科學管理,大棗品質得以很大提升,商品率超過85%。

無人機航拍五堡鎮棗園。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國能攝

今年哈密市紅棗種植面積爲5.34萬畝。近年來,哈密市通過對果農開展技術培訓、創新棗樹田間管理、建設林果科技示範園等方式,不斷提升大棗品質,同時以科技示範服務爲動力,依託10個共2800畝的紅棗科技示範園帶動,助力棗農提質增收,助推哈密市紅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無人機航拍五堡鎮農戶正將採摘的葡萄運到晾乾房。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超攝

這兩天,伊州區五堡鎮的葡萄晾乾房裡已掛滿葡萄,五堡鎮現有晾乾房4000餘座,每年晾曬的葡萄鮮果在8萬噸左右。

近年來,五堡鎮盤活農副產品特色產業園區,吸納10餘家公司、合作社進駐,帶動葡萄鮮果及葡萄乾產業融合發展,將葡萄產業做成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

無人機航拍五堡鎮葡萄晾乾房。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國能攝

伊州區五堡鎮副鎮長伊買爾·如孜說民:“我們積極依託現有晾乾房及申請資金在轄區建設和發展晾乾房產業,鼓勵村民成立合作社,團結發展。同時鎮委、鎮政府也做好了服務,共同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視頻拍攝: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國能

視頻製作:楊婷

眼下正是中藥材板藍根收穫的時節。在伊州區大泉灣鄉黃蘆崗村萬畝板藍根種植基地,田間地頭處處是忙碌的秋收景象。哈密市南疆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三象告訴記者,秋收工作自9月16日天始,每天收穫在60畝地左右,畝產都在400公斤以上。

“今年,我們村種植板藍根12000多畝,中藥材種植已成爲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伊州區大泉灣鄉黃蘆崗村村委會副主任馬偉剛告訴記者,爲了讓更多村民受益,黃蘆崗村通過引進企業、培育合作社、科學規劃、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等方式發展板藍根產業,讓板藍根從特色產業發展成爲重要產業。

今年,伊州區大泉灣鄉、二堡鎮、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鄉鎮、園區板藍根種植面積1.9萬餘畝。目前,機械化採收面積已超過1萬畝。

大型採棉機正在採摘棉花。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文堃攝

近日,伊州區大泉灣鄉圪塔井村,採棉機在棉田裡來回穿梭,吐出一個個金色的棉包,這也標誌着哈密市54萬餘畝棉花機械化採收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今年,伊州區大泉灣鄉棉花種植面積在19.06萬畝。爲有效做好棉花機械化採收工作,大泉灣鄉提前安排部署,細化各項棉花采收保障措施,確保棉花采收工作順利進行。

棉包整齊地排列在田間。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文堃攝

伊州區大泉灣鄉副鄉長候選人阿哈提·克力木說:“我們從石河子等地借調大型採棉機10臺,與本鄉10臺採棉機聯合,預計10月底就可以完成所有采收工作。滴灌帶殘膜的回收工作也將同步開展,爲明年春耕春播打好基礎。”

視頻拍攝:伊吾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吾守爾

視頻製作:楊婷

日前,在伊吾縣鹽池鎮闊拉村,4臺聯合收割機正在伊吾鹽池俊發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春小麥地裡往來穿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一顆顆飽滿圓潤的麥粒裝入運糧車。合作社負責人董浩告訴記者,每臺收割機每天收割量在200畝左右,計劃15天左右收割完畢。

今年,鹽池鎮的春小麥種植面積近1.5萬畝,大部分由種植專業合作社連片承包,統一播種管理,實現了從播種到收割全過程機械化作業模式。

伊吾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戚天寶說:“我們從小麥播種到收穫一直跟蹤服務,目前小麥均已進入收割期,畝產估計超過450公斤。”

編後

農民用汗水和智慧繪就了豐收的美麗圖景。如今,隨着鄉村全面振興的持續推進,“新農人”不斷涌現,他們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實現農業連年豐收,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他們是大地的守護者,是豐收的創造者。

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我們向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送上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文|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超

伊吾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吾守爾

編輯|雷慧

責編 | 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