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合作

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9日發表題爲《中國爲何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文章,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王格睿。文章編譯如下: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行。這次大會爲科技公司展示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一個國際平臺。

全球創新者齊聚上海,探索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機遇,其中有特斯拉和高通等美國科技巨頭,也有數百家中國人工智能公司。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分享關於可能性和風險的前沿發現,政策制定者則就創造安全、公正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交換意見。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成爲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在世界面臨日益加劇的去全球化風險和貿易爭端之際,會議強調了全球合作對於人工智能安全的必要性。與會者們討論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主要風險,如偏見、對知識產權和私人數據的侵犯、軍事用途和環境破壞等,並強調這些問題應該由國際社會攜手解決。

那些建立負責任、公平和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國家和地區將制定國際標準。在中國看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在未來幾十年爲傳播繁榮和塑造價值體系帶來機會。前不久,第7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140多國參加決議聯署。中方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強調,應加強協同共治,確保智能向善。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就是“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很多與會者討論的不是人工智能將如何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它如何改變了生產的性質。討論還涉及利用人工智能來改善農業、交通、電子商務、太空探索和公共衛生。還有專家呼籲在人工智能開發中考慮到語言和文化的包容性。很多現有人工智能模型都是用英語數據進行訓練的,這可能導致對其他種族產生刻板印象,或者無法產生準確的輸出內容。

美國爲了保持其全球主導地位,限制中國獲取其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技術。但中國仍相信數字包容的理念,相信人工智能技術應該由來自所有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人們共享。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數據,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已居全球首位。人們希望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製造業、城市規劃、金融、生物醫藥等領域,以提高生產率、促進創新。

此次大會期間,全球首個全尺寸開源通用人形機器人“青龍”首次亮相。它可以打掃衛生、做家務,擔任智能家庭助手。全球各地的開發人員都可以在開源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構建,這將有助於欠發達經濟體的機器人研究。

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380億元人民幣。爲促進該行業的發展並建立相關道德標準,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一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上海設立,以便將資金和人才連接起來。

會議還凸顯了人工智能在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潛力。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強調了中國建立支持人工智能創新和治理的國際框架的願景。爲了確保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造福公衆,中國正在構建相關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頂尖高校正在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以提高下一代的技能並系統提升跨學科研究能力。

中國打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生態系統的努力體現了其對負責任、包容和以人爲本的人工智能發展的承諾。通過技術合作、教育項目和可持續治理,國際社會可以塑造一個能造福所有人的人工智能未來。爲了人工智能的安全發展和治理,各國應開展合作,而不是搞人工智能保護主義。(編譯/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