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金融領域開放步伐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年01月04日

第 03 版)

更多外資機構獲批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外資券商爭相落地、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獲批更多牌照……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國金融市場有序開放持續推進,外資金融機構加速在華佈局。

合格境外投資者總數超850家

2024年12月,德國安聯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機構安聯投資以2.84億元完成認購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約2.28億股新股,成爲國民養老首家外資股東。

“中國的養老金融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我們可以與國民養老一起提供適合中國百姓退休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安聯投資全球CEO托比亞斯·普羅斯說。

這是外資金融機構加速在華落子的生動寫照。

2024年10月,法國巴黎保險集團作爲股東之一的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批籌建,這意味着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在中國保險市場實現了財、壽險的兩端佈局。

不僅增設機構,多家外資險企在華增資擴股。意大利忠利保險有限公司收購中意財險中方股東持有的51%股權,在該公司持股比例達到100%,實現全資控股。這一收購已獲監管部門批准,並於2024年9月完成工商變更登記。2024年4月,匯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新增註冊資本3.27億元,這是企業近3年來的第4次增資。

2024年是外資機構加碼佈局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一年。渣打證券、法巴證券作爲外商獨資券商相繼落地。安聯投資全資控股的安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獲批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成立安聯基金首隻公募基金產品。

獲批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的名單持續“拉長”。據中國證監會披露,截至2024年10月底,2024年內已有61家外資機構獲批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包括阿曼投資局、倫敦大學退休金計劃、英國養老保障基金委員會等知名機構,合格境外投資者總數超850家。

“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也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說,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內地設有機構,境外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已有近半數進入內地。外資機構深度參與內地金融市場,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多項開放舉措漸次落地

多部門修訂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投資門檻大幅降低;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國家外匯局優化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政策,爲外資銀行深化中國市場佈局提供更多空間……

2024年以來,多項開放舉措漸次落地,爲外資機構長期佈局中國市場夯實基礎。

以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爲代表的互聯互通機制是中國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的生動寫照。

2024年,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迎來開通10週年。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認爲,滬深港通使得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充分融合。“相較2017年,瑞銀目前通過滬深港通進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提升了12倍。”

隨着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拓展和升級,熊貓債受到更多境外投資者的青睞。德意志銀行中國債務資本市場主管方中睿認爲,債券通讓境外機構投資熊貓債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熊貓債的火熱。

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步伐蹄疾步穩。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業徵信評級、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准入限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中國正在不斷加快金融領域開放步伐,爲集團中國業務帶來新機遇。”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說。

外資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外資金融機構加碼佈局,投入的是真金白銀,彰顯了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2024年3月,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合肥分行開業。“合肥是中國高科技製造業的基地之一,在合肥開設分行可以更好地服務新經濟客戶。”渣打中國行長魯靜說,渣打集團計劃從2022年起投資3億美元到中國相關業務,用於數字化轉型、網點建設等。

2023年以來,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不僅獲批“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商資格,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範圍,還成爲人民幣與印尼盧比的特許交叉貨幣做市商。

“這些牌照增強了我們的跨境金融服務能力、豐富了跨境人民幣解決方案。”星展中國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部負責人鄭秀鳳表示,星展積極在華展業,正是看中了中國綠色產業蓬勃發展、中國企業出海、人民幣國際化等帶來的廣闊前景。

“近年來,匯豐集團對內地的投入已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匯豐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將繼續支持海內外客戶把握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機遇。”匯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說。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任軍、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