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片演繹成長故事
王梓銘和飾演二廣的小演員小齊說戲 工作中的王梓銘 在戶外拍攝時劇組人員“全副武裝” 監控器前的王梓銘 《老三》劇照
“太夢幻了!”再次想起自己憑藉本科畢設作品《老三》闖入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情形,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王梓銘還是難掩興奮。在第2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廣角亞洲短片競賽單元”遞交的4351部作品中,《老三》是首次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本科生作品。該片除了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攝影系教授李勇擔任監製,著名導演張大磊擔任藝術指導外,主創團隊成員均是在校大學生。
靈感
小時候的尷尬經歷成就一個全新故事
短片《老三》通過講述主角二廣在遭遇家庭變故後的生活轉變,探討個人成長與身份認同的問題,呈現出一個孩子在成人生活節奏中的精神世界。這部片子是王梓銘的大四畢業設計作品,是他給自己大學本科生活畫上的一個句號,也是他帶領觀衆天馬行空想象的一個引子。
王梓銘大學學的是影視攝影與製作(影視劇攝影方向),寫劇本、拍片子既是他的學業,也是他最大的兩個愛好,“每當我有靈感就會立刻記在手機記事本上,之後再慢慢地去豐富它,形成劇本。”提起《老三》的靈感,王梓銘靦腆地笑了,“那是在2023年的夏天,我偶然想起小時候一次尿褲子的經歷。”
小時候,王梓銘一直單純地認爲,擁有一條腰帶是男孩子成長的標誌。小學二三年級,媽媽終於給他買了第一條腰帶,還配上牛仔褲。王梓銘覺得自己特別帥氣。“不過,那條腰帶特別複雜,我自己一直不會系,也不會解,每次都要媽媽幫忙。”王梓銘略顯尷尬地說。
故事發生在一個週末,小王梓銘正在上英語補習班,由於一直憋着想上廁所,一下課他就衝出了教室。可到了衛生間,他才發現,“壞了!自己不會解褲腰帶。”最終還是尿了褲子。
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東北、男孩、成長,成了王梓銘構思《老三》的關鍵詞。當然,“尿褲子”這一情節也被他寫了進去。
第一稿寫好後,王梓銘拿給了導師和同學看,還把故事講給身邊的很多人聽,在得到了許多建議後,他又進行了七八次修改,才最終確定下《老三》的劇本。“我寫劇本的習慣是,先有一個小故事,然後再根據它去暢想主題。”王梓銘覺得,二廣的故事由他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而來,卻又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選角
劇組被小演員地道東北腔“征服”
其實,大學期間,王梓銘一直熱衷拍片子。無論是相對簡單的課後習作,還是有感而發拍攝的短片,王梓銘都十分認真地對待。
在準備拍攝《老三》的過程中,他逐漸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了一支小的製作團隊。團隊中的製片關治平、攝影指導郝駿都是中國傳媒大學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大四的學生,聲音設計及作曲賀梓宸是中國傳媒大學錄音藝術專業大三的學生,剪輯鄧若倓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如今仍在中傳讀博,還有美術指導戴宏進則是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大四學生。
在《老三》劇本成熟的第一時間,幾個人一拍即合,便開始了籌拍工作。“學生們沒有資源,手頭也沒太多的錢,拍短片只能靠找親戚朋友幫忙。”王梓銘首先想到了曾住在一間宿舍的同學關治平,那時他們就討論過要一起拍一部東北風格的片子。加上關治平的老家在吉林省遼源市,《老三》的故事也發生在東北,王梓銘覺得邀請他來當製片人,再合適不過了。
關治平不負衆望,接下製片人的任務沒幾天,就在老家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獲得了遼源市東豐縣政府的支持。隨後二人趕在2023年的“十一假期”到東豐縣進行實地勘景。
王梓銘和關治平前後轉了四五個村子,最終選定北安村一戶村民家作爲拍攝地點。
東北人的熱情是全方位的,在拍攝期間,劇組得到了很多幫助和支持。“特別感謝東豐縣的支持。我們在拍攝期間燈光老師需要在村民家使用大功率電器,強行接入會破壞整個村子的電路。所以我們在徵得村民同意後,縣裡幫忙聯繫了電力局。電力局也派專業人員來幫我們接電器並進行了用電的安全指導。”關治平說。
勘景的同時,二人還將要在當地尋找素人演員的消息廣而告之,並進行了《老三》演員班底的海選。“《老三》算是兒童戲,小男孩的角色很重要,選的演員必須演得好,片子才能立得住。”王梓銘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跑了遼源市很多所學校,最終在一所琵琶學校找到了可以飾演主角二廣的小演員小齊。
短片中的二廣是個悶角色,因父親在外打工,在他的成長記憶中,家裡始終只有母親和大姨兩個女人在支撐。儘管大人們不想讓二廣知道家裡的困難和大人的憂愁,但十一二歲的年紀,二廣已然明白了不少事。“我第一眼看到小齊,就覺得他很特別。”王梓銘說,他選擇小齊演二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小齊有一口濃厚又純正的東北腔,“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說不出這麼地道的東北話了。”
“導演,接下來咋整啊。”“這天可老冷了!”小齊的一口地道東北腔,讓王梓銘確信,“他就是二廣!”
拍攝
“冷”就一個字暖寶寶直接凍失靈
今年1月2日,《老三》劇組一共20多人來到東豐縣,開始了正式拍攝。
1月,正是東北最冷的時候。拍攝第一場入場戲時,東北的天氣就給全劇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早上5點多,天還沒亮,劇組抵達了當地的一個公園裡,當天要拍的是梅花鹿羣的場景。王梓銘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室外溫度是零下22攝氏度,拍攝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中午。
“太冷了!劇組準備的暖寶寶直接‘失靈’了!每個人都凍透了。連三腳架的零件都凍脆了,一掰就壞了。”儘管王梓銘提前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穿,但劇組裡有小夥伴老家是福建的,想象不出“東北能有多冷,居然穿着單鞋配了一雙厚襪就到了現場。”
半天拍下來,他的鞋子完全溼透,迫不得已把給二廣準備的道具棉鞋都穿上了。其他人也好不到哪裡,凍得腳指頭都沒了知覺。
寒冷帶給劇組的困難還不止這些。面對這樣的低溫,中國傳媒大學大四學生、也是該劇的攝影指導郝駿很是發愁。“每次拍完室外再回室內,攝影機的鏡片都會一瞬間凝結水霧。有時候剛清理完,立刻又會起水霧,導致畫面模糊不清。”郝駿說,劇組總要因此停止拍攝。後來,攝影組的小夥伴們想出了辦法,每次大家都圍在一起,用吹風機把機器先加熱到室溫,再繼續拍攝。
在每一個東北人的記憶裡,雪落下時窸窸窣窣和腳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聲音是一種印記。一天傍晚,拍攝完村子旁的雪原後,需要大部隊先撤走,賀梓宸則負責留下來收錄這些“東北特產”的環境音。眼見天色已黑,又是在荒蕪的雪原上,劇組副導演潘潘主動留下來幫忙。收錄工作完成後,二人凍得止不住地打戰。
賀梓宸用手機播放着《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二人站在雪地裡,猜測着遠處公路上經過的哪一輛車纔是劇組的。這份陪伴,讓賀梓宸每每想起都十分感動。
《老三》的結尾,當載着二廣的三輪車駛出鏡頭,天空中綻放起絢爛的煙花。誰也看不出,在煙花燃起之前,畫面中的最遠處有兩個人一直躺在雪地上做準備。“等導演指令時,只能一直蹲着,因爲站着會穿幫,但蹲久了又累,索性我和小夥伴就躺在了雪地上,等了大約半小時。”雖然承擔放煙花任務的戴宏進,提前穿好了厚實又防水的滑雪服,但半小時時間,還是把人“凍僵了”。
冷,真的是讓《老三》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印象深刻,而全劇組人的那段拍攝記憶也印在了東北鋪天蓋地的雪白中。
入圍
險些錯過電影節郵件收到“緊急通知”才知入圍
《老三》製作完成後,王梓銘的老師們都覺得拍得很好,可以試試參選電影節。於是,王梓銘將短片“廣撒網”,把《老三》投給了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在投釜山國際電影節時,他在寢室裡,看着英文網站一步一步翻譯着填報了上去。
今年8月,好消息來了。“其實挺後怕的,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郵件是全英文的,那段時間我比較忙,就沒看到這封郵件。後來,主辦方又給我發了一封中文郵件,題目是:警告!緊急通知!請回復是否參加……”看到郵件的那一刻,王梓銘根本沒崩住,火速將消息傳達到了主創團隊的每一個人,然後幾個人一起“瘋掉”了。
能入圍亞洲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什麼感覺?“就像高考考出市狀元一樣!”王梓銘開玩笑地說道。
出發前,電影節主辦方派人與王梓銘對接,並早早將電子機票、簽證文件及釜山出行攻略等全套嘉賓指導內容發給了王梓銘。“主辦方是隻負責我一個人的來回機票和3天酒店費用,多待的時間要自費,多來的人也是。但這機會難得,主創團隊的很多人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大家就決定一起去。”王梓銘說。
這趟釜山之行,王梓銘準備最多的就是開閉幕式的兩次走紅毯環節。開幕式上,王梓銘和賀梓宸二人一同走了紅毯。當送他們的車輛行至紅毯入口時,儘管提前彩排過,但看到正式開幕式碩大的電子屏以及亮如白晝的聚光燈,再聽到主持人大聲念出他們的名字,二人的內心還是激動不已。
在閉幕式上,王梓銘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動作,一邊走一邊不斷親吻戴在胸前的校徽。“但是我走太快了!他們直播沒播到這一段!”說到這裡,王梓銘有點懊惱。
電影節中,每個單元都有10部影片入圍,但最終獲獎的只有一部,也只有最終獲獎的影片,導演纔有講話的機會。雖然首次入圍只當了“陪跑”,但王梓銘的獲獎感言早早就準備好了。
他特意學了一句韓語作爲獲獎感言的開場白:“我是《老三》的導演王梓銘。”王梓銘本來是想用中文感謝主創們、演員們,要感謝家鄉,還想感謝中國傳媒大學,想祝母校70歲生日快樂!“如果真能站在臺上說出來,那可太酷了!太有面兒了!”
未來
傳播中華文化想當一名“國字號”導演
雖然最終沒有獲獎,但是入圍了,王梓銘還受邀參加了電影節主辦方安排的一些訪談環節。“訪談正式開始前,主持人都會在介紹我時,前面加上‘中國’兩個字。”王梓銘說,這讓他覺得很自豪。
王梓銘之前參加的都是國內的電影節,沒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他第一次聽到外國人介紹他是“中國導演王梓銘”時,他才意識到,那一刻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祖國。
“所以我更加想把我的所知所想,以及我背後的中華文化和中國力量傳遞給世界。而作爲一名未來的影視從業者,傳播文化本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王梓銘說。
同時,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王梓銘還發現,很多外國朋友對中國的第一印象還處於西方媒體的語境下。他們看到中國的短片時會驚歎,原來中國有那麼多不同的文化與內涵。
“我以傳播祖國文化爲榮,作爲一名中國青年,我也應該把這種榮譽感融入未來的職業。”王梓銘在異國的土地上下定決心,要把這次入圍當做一個開始,他要朝着當一名“國字號”導演的方向努力,把自己對電影的感觸,通過不同的故事表達出來,拍下祖國不同地域的大好山河,講好中國故事以及中國人的故事。“你們不瞭解,好,那我就拍給你們看!”王梓銘驕傲地說。
現在,已經順利保研的王梓銘依舊在不停地寫劇本、拍片子。“最近我還約導師給我的新劇本提提意見。如果一切順利,年底勘景後,明年就準備開拍了。”王梓銘說,“新故事應該不在冬天了,但還是會回到東北。”說完,他笑了笑。
本版文/本報記者葉婉
統籌/林豔張彬
供圖/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