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提速

近日,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與東盟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首要優先地區、可行合作地區、率先實踐地區,經濟聯動發展是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推進器。當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勢頭迅猛,未來合作前景可期。

2023年,中國與東盟國家雙邊貿易繼續增長,規模達6.41萬億元。東盟連續4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也連續多年爲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近十多年來,東盟已成爲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中國和東盟及其10個成員國都簽署並實施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共識文件,中國和東盟全面戰略合作也由此進入快車道。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取得喜人成就。

以柬埔寨爲例,近年來柬埔寨吸引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背後原因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柬中自由貿易協定生效這兩點功不可沒。外資進場,推動的是柬埔寨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世界銀行今年4月預測,2024年柬埔寨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8%,2025年將達到6.1%左右。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也顯示,2024年柬埔寨經濟增長率將達5.8%,2025年達到6%。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柬埔寨迎來了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而這只是中國—東盟合作的一個縮影。

此種振奮人心的景象,其大背景是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國際貿易格局重新洗牌。在此過程中,東盟各國發揮自身原本的競爭優勢,又牢牢抓住了發展趨勢,最終換得飛速發展。

東盟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原本就有着許多優勢,在雙邊和多邊貿易中具備堅實的競爭基礎。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人才資源、數字化程度領先……這些都是東盟國家多年規劃和發展的結果,爲其如今在世界經濟中保有競爭優勢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是這樣的基礎,讓東盟的經濟增長保持良好勢頭,國際聯繫不斷深化,無論是農業和漁業等傳統行業,還是電動汽車、半導體、醫療技術等新興經濟領域,東盟都在全球貿易新一輪格局中獲得了發展動能。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設置壁壘的時候,東盟進一步開放本國貿易。該地區在2022年的總出口額較2019年增長了近40%,達到19.6萬億美元。除此之外,東盟企業還藉助《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各種雙邊條約(如《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來增加進入新市場的渠道。隨着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的不斷擴大,東盟內部的更緊密一體化正在增加其對國際企業和尋求發展海外業務的企業的吸引力。

開放是大勢所趨,合作共贏是唯一出路,東盟正是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才抓住了自身發展的寶貴機遇。這與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不謀而合。依託多種機制,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加速深化雙邊與多邊經貿關係。例如,泰國正式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引發廣泛關注,馬來西亞也有意“入磚”,表示已經在着手準備。再例如,柬埔寨領導人成功訪華,有力地推動了柬埔寨“工業發展走廊”和“魚米走廊”建設逐步走深走實。作爲中柬共建“一帶一路”示範項目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目前已吸引188家中外企業(機構)入駐。中國正在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雙方合作發展的需求正穩步上升,推動務實合作的意願強烈,對未來的信心也很足。

當然,東南亞經濟也依舊面臨挑戰。當前,東南亞國家需着力應對未來發展動能不足的隱憂。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顯示,受地緣政治、高利率環境和流動性減少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數量減少21%至67宗,IPO融資額下降59%至約14億美元,IPO市場總值下降71%至58億美元,延續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頹勢。這意味着IPO市場情緒低迷,投資者和有意進行掛牌的從業者,仍在繼續關注東南亞地區的宏觀經濟表現。東南亞國家儘管在國際市場上有着諸多競爭優勢,但其本土的傳統制造業和高精尖科技行業仍難言“硬氣”,在地緣政治和國際環境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發展預期的波動,並不能完全讓國際投資者放心。舉例而言,東南亞國家許多人工智能(AI)及與人工智能相關公司仍處於早期階段,利好的期望值儘管已經蓄勢待發,但人工智能IPO浪潮仍未到來,在這一點上東南亞國家仍需抓緊同時間賽跑。

這種情況下,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應在具體核心產業上多下功夫。正如《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報告》所言,產業是經濟增長之本,經濟合作領域中產業合作是重中之重,切實加強雙方產業合作已成爲當務之急。加強產業合作,可形成中國—東盟區域新的生產力和對外競爭力,使雙方產業結構調整更有效進行,促進本區域產業升級,擴大貿易和投資規模,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增強經貿關係的可持續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施普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