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大榮:“東南亞深圳”爲區域合作帶來機遇

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一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合作項目有了新進展。據報道,兩國希望在今年年底前敲定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建設柔佛—新加坡跨境經濟特區(以下簡稱“柔新經濟特區”)的相關協議,“打造深圳式超級樞紐”。

早在去年10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就宣佈,將在“柔新經濟特區”推行特別稅收安排、保稅倉庫,以及其他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流動的措施。據瞭解,特區覆蓋面積達3505平方公里,將着重發展數字經濟、金融與商業服務、能源、航空、特殊化學、創意產業、製造業等16個經濟領域。當地官員預計,到2030年,“柔新經濟特區”將爲該州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爲馬國帶來約260億美元的收入。

對於“柔新經濟特區”,有幾個方面值得關注:第一,政治上,“柔新經濟特區”是馬新兩國兩個新政府最重要的合作項目。2022年11月,馬國團結政府成立;今年5月,新加坡黃循財政府成立,兩國政府都勵精圖治。此外,今年1月宣誓擔任馬國第17任最高元首的蘇丹易卜拉欣·伊斯梅爾就來自柔佛州,他與馬國總理安瓦爾共同形成了穩定的政治環境。作爲國家元首,易卜拉欣推動特區建設讓柔佛州快速發展與加強馬新合作,兩者是統一的。兩國主流務實派的共同支持,爲“柔新經濟特區”突破難關、順利推進奠定了政治基礎。

第二,地理位置上,“柔新經濟特區”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新兩國邊境,位置衝要。近年來馬國大力發展馬來半島上的數字產業相關業務,規劃建設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同時,馬國在與鄰國建立經濟特區方面一向態度積極。馬國北部與泰國接壤,今年8月初,安瓦爾總理會見泰國時任總理賽塔時就曾提及計劃建設兩國邊境的經濟特區。馬國東馬地區與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所在的東加里曼丹省接壤,雖然印尼8月時在原首都雅加達和努山塔拉都舉行了國慶儀式,但不確定因素尚在,因此兩國也未能敲定共建經濟特區的計劃。而馬國與隔海相望的菲律賓不時發生主權糾紛,客觀和主觀上都不具備共建經濟特區的條件。因此儘管新加坡與馬國並不接壤,但“一堤之隔”的距離讓柔佛州成爲了建立特區的黃金地點,新加坡也解決了土地資源嚴重匱乏的問題,在此共建特區成了兩國的不二選擇。

第三,兩國情感上,“柔新經濟特區”將是馬新兩國合作精神的傳承與見證。特區計劃提上日程後,兩國輿論對此褒貶不一,存在不少對合作前景的質疑,有的基於兩國合作失敗的前例,如隆新高鐵計劃;有的基於兩國曆史糾葛和地緣政治競爭等。所以,兩國從政府到民衆,從官員到媒體、學者,對共建特區的前景抱有期待,但對執行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也情緒複雜,建成“柔新經濟特區”將是兩國各界突破心魔、加深合作的重要一步。

“柔新經濟特區”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東南亞深圳”的自我定位。今年3月,柔佛州州務大臣翁哈菲茲赴深圳考察,爲“柔新經濟特區”建設向“深圳—香港”模式取經。他認爲,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改革開放的環境、亮眼成績吸引到的外資以及創新的競爭力,這四點是緊鄰香港的深圳特區發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鑑於柔佛州與新加坡同樣交通往來頻繁,“深圳—香港”模式爲馬國與新加坡聯手打造“東南亞深圳”提供了信心。

實際上,中國爲建設“柔新經濟特區”提供的幫助並不只有經驗。包括中馬“兩國雙園合作”框架、中新共建的數個工業園區,中國企業也在爲柔佛州的發展出一份力。未來,中國與馬新兩國合作的成功經驗將成爲建設特區的寶貴財富,而“柔新經濟特區”將成爲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乃至整個區域國家積極合作的舞臺。

馬新兩國人口族羣相似,文化、習俗相通,關係十分緊密。若“柔新經濟特區”如願成爲“東南亞深圳”,將是對族羣、語言、文化、宗教等多樣性鮮明的東南亞尋找發展道路的一個典範,對這一模式的意義與如何借鑑的研究或將成爲顯學。另外,特區成功與否還將由基礎設施狀況、特別稅收與金融制度、貨物通關效率、人員跨境流動等綜合因素決定,“東南亞深圳”是否會成爲加速東南亞國家合作、實現區域關係進一步加深的催化劑,未來值得期待。(作者是華僑大學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