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債券ETF獲批,博時基金張磊:債券ETF空間廣闊,中高等級信用債仍有配置價值

財聯社12月31日訊(記者 沈述紅)在被視爲藍海的信用債指數基金領域,如今又有重磅新品亮相。

12月31日,博時基金上報的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獲批,這是博時基金旗下首隻信用債指數基金。與該產品一同獲批的,還有大成、天弘、廣發旗下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以及易方達、華夏、南方、海富通旗下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上述8只產品,是國內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也是交易所ETF擴容後首批獲批的產品。

對目前僅有20只產品的債券ETF市場來說,佈局交易所公司債的ETF極爲稀缺。上述產品的獲批,勢必將進一步活躍交易所債券市場。

“該產品兼具ETF交易的靈活快捷,門檻極低,極大程度上地便利個人投資者參與。”該產品擬任基金經理張磊透露,目前,博時基金正在積極與監管溝通本基金納入質押事宜,如果能夠納入質押,產品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張磊判斷,債券市場趨勢有望持續,中高等級信用債依然有較好的配置價值,短期內風險更多來自於市場過快的上漲和機構搶跑的一致行爲,市場波動可能會提高,“但短期波動並不改變債市趨勢,回調可能是較好的買入時點。”

各類結構均有較大配置需求

作爲交易所ETF擴容後的首批產品,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和上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獲批,在業內引發了不小的反響。對於不少基金公司而言,時至2024年末,他們終於迎來了旗下首隻信用債ETF,公司債券指數基金產品線佈局進一步完善。

博時基金亦是如此。

以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爲例,該產品主要跟蹤基準爲深做市信用債,指數樣本券是深交所基準做市債券清單範圍內的公司債、企業債。所謂基準做市債券,就是由交易所選擇,符合債項評級AAA,存續規模大於15億元,剩餘期限大於半年的公募公司債,不包含可轉債、可交債。

“和普通中高等級信用債相比,基準做市債券的發行量更大,門檻更高,同時流動性更好,信用風險較低。”博時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擬任基金經理張磊直言,公司之所以選中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一是指數本身爲中高等級信用債,單券發行量大,流動性好,指數久期適中,有較好配置價值,二是交易所公司債持續擴容,指數發展空間廣闊,三是進一步助力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活躍度。

張磊,現任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信用研究員出身的他,研究範圍覆蓋城投、產業、地產等主要信用債行業,同時具備多資產多客羣投資經驗,熟悉各類機構的投資思路和操作習慣。此前的工作中,他曾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高級主辦;2018年加入工銀瑞信基金,歷任固收部信用研究員,研究組長,投資經理,養老金投資中心投資經理;2024年3月,他加入博時基金,任基金經理。

據其介紹,和同類對標來看,深做市信用債指數指數回報較好,風險收益比高;其久期在3年附近,和中長期純債的定位類似;從風險收益比來看,該指數年化夏普比率爲5.60%,優於萬得短債、萬得中長債指數、3-5年、1-3年隱含AA+信用財富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上述產品爲實物申贖(申購可現金替代),相比利率債,信用債的流動性較弱,在實際運作中,當市場行情較好時,可能無法補到足量的券。“我們會及時評估市場情況和個券流動性,設置一定比例的申購上限,保護投資者利益,這也是類似產品的通行做法。”

除此之外,張磊還將通過三種方法來控制產品風險,一是抽樣複製儘量貼近指數,儘量規避極端風險和極端偏離;二是不做信用下沉;三是注意負債端管理,做好資產負債匹配,同時,適當使用衍生品,儘量避免過大波動。

張磊透露,該產品還兼具ETF交易的靈活快捷,門檻極低,極大程度上便利個人投資者參與。

在張磊看來,隨着交易所公司債持續擴容,未來深做市ETF發展空間廣闊。單從數據看,2020年上半年末至2024年10月末,深交所公募公司債存量規模由7513億元擴容至15689億元,增幅高達109%。“隨着可投資範圍的逐漸擴大,未來深交所基準做市品種名單或將隨着變得更加豐富,主要投資人結構也變得更加平均且多樣。”

債券ETF空間廣闊

對債券ETF市場來說,目前債券ETF只數較少,佈局交易所公司債的ETF更是極爲稀缺。上述產品的獲批,勢必將進一步活躍交易所債券市場。

近年來,債券指數基金市場經歷了蓬勃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債券指數基金總規模10180億(包含可轉債ETF),突破萬億大關。但萬億規模中,場外指數基金依舊佔據着主導地位,債券ETF規模較小。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債券ETF僅20只,總規模爲1371億,佔比13.5%。雖然體量不大,但債券ETF規模較2023年底的增速卻高達70%,顯著快於同期債券指數基金規模31%的增速。除傳統機構客戶,個人客戶也在逐步認識和配置債券ETF。

談及這一增速,張磊認爲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債券ETF爲稀缺資源,如今年頗受市場關注的30年期國債指數基金,目前全市場只有2只產品,且都爲ETF形式運作;可轉債指數基金同樣只有2只,且都爲ETF形式運作。二是債券ETF操作方便,交易靈活快捷、可場內質押等因素,相比一般的場外債券指數基金優勢明顯。

張磊認爲,債券ETF未來發展有廣闊的前景。一是債券指數基金市場佔比相對較低,目前僅爲10%左右,相比成熟市場(美國40%的債基爲被動投資)有較大提升空間。二是信用債指數基金髮展相對滯後,存量信用債指數債基只數較少。三是隨着中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下降,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或更加有限,指數基金費率優勢和工具屬性或將更有吸引力。四是相比普通債券指數基金,債券ETF具有交易靈活便捷、質押方便等優勢。

雖然市場的需求一直較爲龐大,但債券ETF也面臨一些投資交易機制方面的障礙,主要有場內債券流動性不足,做市機制發展較晚,部分機構(如銀行自營)參與較少等因素。

“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也在逐步完善和發展壯大中。隨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推廣,以及交易所債券市場活躍度的提升,預計市場佈局債券ETF的熱情有望相應改善。”張磊分析。

中高等級信用債仍有較好配置價值

張磊判斷,債券市場趨勢有望持續,中高等級信用債依然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政策面上,近期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貨幣政策轉向 “適度寬鬆”。財政方面,強調“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超常規”的逆週期調節,政策面基調整體利多債市。

在當下時點,利率品種下行較快,信用品種行情滯後,信用利差進一步走闊,信用債價值凸顯。從明年供求角度看,中高等級的信用債也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供給方面,化債背景下,城投新增融資面臨較大收縮壓力;企業融資需求有限,非金信用債供給不足。”張磊指出,需求方面,保險公司2024年因非標供給減少和存款需求下降,對債券配置量有所上升。銀行自營資金,特別是信貸需求更多的中小城農商行,對信用債配置需求也有所上升。

從中長期維度看,名義增速與資本回報下行,低通脹背景下實際利率偏高,債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張磊觀察到,剔除2020年疫情暴發年份,國內名義GDP增速逐步走低,同時國內CPI處於偏低位置。從國際比較看,國內實際利率高於大部分國家,因此國內債券利率相對偏高而非偏低。工業品價格仍有下行壓力、通脹處於低位。“而實際利率偏高的情況下,未來名義利率需要比通脹下行的速度更快,才能夠壓低實際利率。”

談及風險,張磊認爲,短期內風險更多來自於市場過快的上漲和機構搶跑的一致行爲,市場波動可能會提高。“但短期波動並不改變債市趨勢,回調可能是較好的買入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