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回暖:華爲點火,小米榮耀OV拱火

進入11月中下旬,智能手機圈再度熱鬧起來。包括華爲、小米、OPPO、vivo等諸多手機廠商,都在陸續預熱發佈新機,其中就包括華爲Mate 70、小米Redmi K80、vivo的S20,IQOO Neo10等熱門新機,這些熱門新機的集中上市迅速吸引了全行業的目光。

而在諸多手機廠商集體發佈新機的背後,是智能手機行業的“觸底反彈”。據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爲6878萬臺,同比增長3.2%,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顯然新一輪手機換機潮已在加速到來。

憋了三年,國內智能手機終於回暖了

疫情以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直處於“頹勢”。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預計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2億部,同比下降5%,爲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好在進入2024年以後,行業開始觸底回升,盼了三年的行業性“回暖”終於出現了。

首先,是銷售端“止跌企穩”,庫存、換機週期均迎來逆轉,智能手機銷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高端手機市場增長尤爲明顯。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878萬臺,同比增長3.2%,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國內智能手機前五大廠商中,vivo、華爲和小米等廠商的市場表現亮眼,推動了Android市場同比增長3.8%,其中vivo同比增長了21.5%,華爲同比增長了42%,小米同比增長12.8%。從數據不難看出,國內智能手機在總體上迎來了“恢復性增長”。

從行業來看,這種積極變化得益於多方面的因素催化。一方面,經過了長達三年的“週期下行”,行業庫存過剩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庫存週期大大縮短;另一方面,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激發了用戶的換機熱情提振了市場需求,尤其是在附加值較高的高端市場,智能手機的增長尤爲明顯。

Canalys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全球600美元以上手機出貨量前五廠商,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蘋果以62%的市場份額穩居首位,三星以22%市場份額位居第二,華爲以9%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小米和vivo分別以71%和39%的強勢增長,位列第四和第五。

其次,在供應端,華爲的強勢迴歸成爲撬動高端市場的“最強鮎魚”,榮耀、vivo接連榮登“國內新王”,小米實力攀升,手機供應鏈技術加速更迭,促使國內智能機加速“蝶變”。

從行業來看,過去四年雖然很多手機廠商均在衝擊高端,但蘋果一家獨大的地位,始終未能終結。去年下半年,華爲攜Mate 60迴歸高端市場之後,立刻成了衝擊高端市場的一隻“鮎魚”,其市場份額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衝到了國內前三的位置,成爲國內高端手機創新與突破的典範。在國內市場份額方面,榮耀和vivo先後榮登國內第一的寶座,小米則憑實力進入全球前三的位置,影響力急劇攀升。

另外,產業鏈上游的供應鏈技術也在加速更迭,推動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比如,在如今新發布的機型當中,OLED面板幾乎已經是標準配置,且主要廠商如榮耀、華爲等,均與國內廠商保持密切合作,使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逐漸提升;在發佈的摺疊新機中,柔性蓋板上的超薄玻璃UTG的市場滲透率已逾九成,其他如攝像頭模組等元器件也在加速迭代,這些因素都加速了國內智能手機的“蝶變”。

華爲點火、友商跟隨,顛覆性“供給”成新方向

隨着各家手機廠商紛紛推動技術突圍,包括AI大模型、摺疊屏、衛星通訊等各種軟硬件科技,正在加速智能手機向全新方向進化。

一方面,從行業來看,目前行業圍繞直板機的各種比拼已到極致,正從小衆走向“大衆”的摺疊屏,成爲驅動手機增長的顛覆性“供給”方向。經過多年發展,智能手機在性能、影像、屏幕、續航、設計、系統優化等方面的競爭,已經登峰造極,真正可以稱之爲“顛覆性供給”的是正在走向普及的摺疊屏。作爲國內智能手機爲數不多的增長領域,這兩年摺疊屏幾乎保持年均雙位數的增長態勢,成爲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匹黑馬。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延續快速增長趨勢,出貨量達到196萬部,同比增長90.4%。IDC還預測,2024年中國內地摺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將接近1000萬部,同比增長53.2%,到202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7.5%。

據IDC報告,今年上半年,華爲和榮耀兩大品牌的摺疊屏手機增長勢頭強勁,成功從長期領先者三星手中,奪取了顯著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華爲更是超越了三星,成爲全球摺疊屏手機市場的領頭羊。事實上,作爲國內摺疊屏的老大,華爲已經連續五年蟬聯橫屏摺疊的市場冠軍,而華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得益於去年9月發佈的Mate X5,該機型自上市之後,就連續多季度成爲國內市場的銷量冠軍。在此基礎上,今年11月新推出的Mate X6,繼續獲得了市場的熱捧。

不難發現經過幾年的市場驗證,摺疊屏作爲智能手機的一個細分品類,已經從“小衆”市場走向大衆市場,未來或將有更多摺疊品類新機上市。

另一方面,各大應用技術開始集中應用,AI大模型、車機互聯等新技術,成爲推動智能手機增長的重要引擎。相比以往的機型,這兩年國產智能機,增加了很多全新的技術,不管是近兩年大火起來的AI大模型,亦或是車機互聯、衛星通訊等技術,都成爲了吸引消費者換機的全新賣點。

以華爲此前發佈的Mate 60,以及最近發佈的Mate70爲例,兩個機型均採用了華爲衛星通訊技術,另外該機型還搭載了華爲的盤古AI大模型,鴻蒙車機互聯等技術,最新發布的Mate 70,還使用了華爲自研的空中成像技術,直接把“科技”含量拉滿。除了華爲之外,業內包括榮耀、小米、vivo、OPPO等廠商,也在推動自研架構、車機以及衛星通訊等技術,成爲其旗艦機型的“標配”。隨着摺疊屏的持續創新,以及衛星通訊、AI大模型等全新技術的落地應用,各種新品類手機正在成爲引領增長的全新動力。

AI會是下一個撬動手機增長的要素嗎?

而在目前推動智能手機增長的若干技術因素中,AI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驅動變量。從蘋果到華爲,再到小米、榮耀、vivo、OPPO,幾乎所有主流的手機廠商,都將它作爲了改變未來的戰略給予了高度重視。那麼,AI會是下一個撬動手機增長的要素嗎?

從行業趨勢來看,端側AI正在加速演進,AI手機在總體市場中的佔比正在不斷上升。隨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優化,端側AI正在逐漸成爲移動設備和智能設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動着個性化服務和智能交互的發展,同時,端側AI的快速發展也在倒逼端側硬件性能升級。

IDC預測,2024年中國終端設備市場中,將有超過半數的設備在硬件層面具備針對AI計算任務的算力基礎,至2027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攀升至接近80%的水平。其中,2024年更是被公認爲是AI手機元年,當前幾乎所有新發布旗艦新機和操作系統,都打出了“AI化”的旗號,市場上充斥着各種聲稱具備AI功能的手機和操作系統,各種新功能也都紛紛冠以“AI”之名。

儘管前景光明,但現實卻很骨感。很多所謂的“AI手機”,不過是通過開放接口,將第三方的大模型技術集成,到手機的具體應用中,如照片編輯、語言翻譯、圖片消除等,但真正的AI手機所追求的,顯然絕不應該僅限於這種“應用層AI”的淺嘗輒止,而是涉足底層芯片、操作系統到應用的深度重構。但在當下,這樣深度的“AI”創新,似乎仍只停留在少數手機廠商那裡,就連蘋果的AI功能,到目前也還沒有得到用戶的全然接受,肯爲之“買單”的人仍然是少數。

從這個角度來看,端側AI仍不過是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仍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遠還沒有形成完全的生產力。

其次,隨着各大廠商的積極參與,AI手機的生態系統正在從早期的封閉走向開放,AI服務與手機應用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元共生、互聯互通的AI生態正在形成。從目前市場對AI手機的定義來看,主要分爲兩派:一派認爲AI手機指的是側重AI服務,比如將智慧服務,將醫療、健康、生活、法律與金融等服務連接在一起;另一派則認爲,AI手機首先要求的是手機AI化,是讓手機更理解人的意圖,追求更自然、更符合直覺的交互,讓手機可以幫助人進行決策,甚至直接幫助人執行一些行爲,比如訂餐、訂票、制定出遊計劃等。

站在當下來看,後一派的觀點似乎更被市場所接受,目前主流的手機廠商如華爲、蘋果,都是這方面的實踐者。比如,蘋果在2017年發佈的iPhone X搭載了具備神經網絡引擎的A11 Bionic芯片,實現人臉識別等AI功能,開啓了AI功能系統化集成階段。在這種思路指引之下,從芯片、系統再到應用正在全面嵌入AI,一場更深層次的AI革命正在展開。

顯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下的AI還處於初級階段,所謂的“AI手機”距離這種顛覆性的AI還爲時尚早。至於AI手機能否成爲一個劃時代的產品,恐怕最終只能讓時間來給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