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引領青年新生活
模塊化建造方式助力建築行業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昨天,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開幕,建築領域的智能建造技術成爲焦點,展示了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在城市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首鋼園區採訪瞭解到,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黑科技”不僅提升了建造效率,還爲青年建築工人和居民帶來了更加安全、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
智能技術爲建築工人減負
智能建造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建築行業,尤其是對青年建築工人的影響。在展會上,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特別展示了智能無人駕駛塔機、外牆智能噴塗機器人、AI智能巡查設備等技術。這些技術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並且讓建築工人可以通過遠程操控完成作業,從而擺脫傳統的高空作業和體力勞動負擔。
例如,一款智能塔吊通過AI邊緣計算中心、北斗定位器等設備實現自動駕駛和自主避險,操作人員無需再爬上幾十米高的塔吊,而是可以在地面通過手機遠程操控。這不僅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也爲工人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智能噴塗機器人僅需3分鐘便能完成一面18平方米牆的噴塗工作,大幅減少了人工勞動時間。
智能建造提升生活質量
智能建造技術不僅提升了工地的施工效率,還改善了青年人的居住環境。展會上展示的模塊化建造方式,助力建築行業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它將廚房、衛生間等分模塊在工廠完成,現場僅需拼接安裝。這種技術已在北京老舊小區改造中應用,有效解決了施工擾民、空間狹小等問題,大幅縮短了建造時間。
通過模塊化建造,城市更新的速度得以加快,青年人能夠儘快入住智能化、高質量的住房。例如,北京西城區樺皮廠衚衕8號樓的改造項目,僅用3個月就實現了危舊樓的拆除和重建。這不僅減少了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也提高了青年人入住後的生活舒適度和智能化體驗。
此外,綠色建造技術也在展會上亮相。基坑氣膜技術通過智能控制體系創造了一個完全淨空的施工空間,開創了建築工地防塵降噪的新模式,最大程度減少了施工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隨着這些技術的普及,未來工地施工對青年人生活的干擾將進一步降低,人們的生活環境將更加宜居。
健康社區構建生活新方式
智能建造不僅僅體現在房子的建設上,還延伸到了社區服務。北京建工集團在展會上展示了全齡友好社區的健康解決方案。這個社區集成了健康檢測、康復輔助設備等,專爲青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在展區,鷹演健康檢測設備通過簡單操作,僅需3~5分鐘即可生成一份包含286項健康指標的報告,爲青年人提供精準的亞健康預警。
此外,展區還展示了一款垂直律動沙發,這款康復輔助設備最初應用於航天訓練,如今被引入社區,幫助青年人緩解肌肉緊張、慢性疼痛等問題。通過這種“科技+健康”的模式,社區不僅滿足了青年人的居住需求,還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務,提升了青年人的生活品質。
這種全齡友好社區的理念目前已經在北京的熙華臺、嘉境裡等項目中落地,不僅爲青年人提供了健康檢測設備,還計劃配備營養食堂和膳食管理體系,爲居民提供科學、健康的飲食方案。
現場
智慧城市悄然而至科技融入青年生活
如今,建築領域的智能化發展已經從“好房子”擴展到“好社區”“好城市”的全鏈條建設。智能建造、綠色建造和全齡友好社區等新型理念,正逐步改變着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數字技術的身影也是無處不在。穿過展廳,彷彿走進了未來的城市——這不是一個遙遠的烏托邦,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變革。對於那些充滿活力的青年人來說,這座智慧城市似乎正爲他們量身打造,精準捕捉着他們的需求和想象。
在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的北京城建展區,一個模擬的“智慧交通”展臺展示了“未來的交通環境”:一輛“汽車”靜靜停在模擬的“智慧道路”上。它看起來與普通汽車無異,但工作人員的解釋揭示了它的奧妙:多傳感器融合系統使它能夠自動駕駛,輕鬆應對市政交通的各種複雜情境。通過路側設備不斷向車輛發送信號,可以預測前方紅綠燈的變化,讓汽車在街道上絲滑暢行。“對於通勤的年輕人來說,就彷彿行駛在一條只有綠燈的路上。”工作人員說,語氣中帶着一絲得意,“系統可以通過精確的計算來‘躲避’紅燈,甚至連車速都幫你算好了。”
展廳的另一邊,智能樓宇的展示安靜而精確。幾乎每一盞燈、每一臺空調,都可以通過一個物聯網平臺被無形的手掌控。一間會議室的燈光在屏幕上閃爍,幾分鐘後,系統自動關閉了空調,因爲它檢測到沒人使用這個房間。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卻預示着一個高效、智能的辦公世界正在青年人面前鋪開。
更吸引參觀者目光的是“智慧體育”展臺。AI運動攝像機靈敏地捕捉着運動員的每個動作,精準跟拍,實時更新比分,所有細節都被清晰記錄。這款設備不僅服務於賽事的直播,也將這些數據化身爲一個個數據點,供年輕運動員與觀衆分析、回放,徹底改變了他們觀看與參與體育的方式。
一座全景式的智慧城市已經悄然成型,科技織就的每一條脈絡,正一點點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對話
智能建造提升年輕人居住舒適度
對話人:中建海龍建築科技研究院院長任剛
北青報:當前住建領域有哪些最新的數字技術應用?
任剛:現在建築行業從設計、生產、建造到運維,各個環節都應用了數字化技術,比如BIM技術、智能建造技術等。這些技術使傳統的粗放管理變爲精細化管理。例如,通過數字化平臺,政府可以對建築項目進行在線實時監控,不必到工地現場查看,實現了全方位監管。
北青報:能否舉一個廣泛應用的技術案例?
任剛:模塊化建造是目前應用較多的技術,它將建築分成多個模塊在工廠預製,再運到現場快速拼裝。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還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誤差控制更精確,施工質量也得以提升。通過模塊化建造,我們能減少施工現場的噪音和污染,極大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干擾。
北青報:這些技術對青年人的居住生活有哪些改變?
任剛:數字化技術爲房屋的智能化使用打下了基礎。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化交付,讓房主在線查看房屋的所有設計和建造數據,方便後期運維。此外,模塊化技術預留了智能家居端口,年輕人購置智能設備後可輕鬆接入,實現聲控、燈光和溫溼度監控等功能。這些智能化技術極大提升了房屋的舒適性和居住體驗,比如更好的隔熱、隔音效果,也減少了漏水等問題的發生。
北青報:智能技術如何提高青年人的居住舒適度?
任剛:智能建造的房屋不僅施工效率高、品質好,還支持智能設備的便捷接入。未來,青年人甚至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定製房屋的智能化配置,像選購汽車配飾一樣,讓居住更加舒適和個性化。
本組文/本報記者趙婷婷
攝影/本報記者付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