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將成國人肝癌主因!國內研究找到改善方法:用阿斯匹靈降風險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說明肝癌研究成果。(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肝癌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其主要風險因子B、C肝等病毒性肝炎在政府介入防治後已逐年下降,「脂肪肝」反將成爲國人肝癌主要致病原因。陽明交通大學、中研院等組成研究團隊進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脂肪肝患者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能下降罹患肝癌風險達5成,幫脂肪肝患者找到改善方法,研究成果登上頂尖國際期刊「刺胳針」雜誌。
衛福部今舉辦「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會中展現癌症研究計劃的豐碩成果,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發表,抗病毒藥物治療及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使用,皆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肝癌發生風險。
▲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精選卓越成果報告。(圖/國衛院提供)
肝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每年帶走近八千條人命,吳俊穎受訪表示,C肝使用全口服新藥治療後,預期5年內臺灣可達成消除C肝目標,而B肝抗病毒藥物使用,也讓年輕人肝衰竭、年長者肝硬化等病人大量減少。然而B、C肝下降這段時間,肝癌並無顯著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肝癌不僅來自B、C肝,也來自與「脂肪肝」相關的肝癌。
「脂肪肝會變成臺灣肝癌主要致病原因。」吳俊穎指出,在西方國家,脂肪肝導致的肝癌早在2、30年前就已經成爲重要問題,國人飲食西化、代謝症候羣問題持續,可以預見在臺灣未來二十、三十年間,脂肪肝將成肝癌主要致病原因。
吳俊穎分析,脂肪肝不像病毒性肝炎,可以找到病毒,用藥物壓抑病毒或者根除。他笑稱,光是自己要減重都不容易,也很難說服病人把體重減下來,且許多脂肪肝病人的疾病成因,與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有些是家族遺傳所致,所以也希望找到可介入、改善的方法。
過去研究就發現,糖尿病患者雖然有較高罹患肝癌風險,但其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發生機率,另高血脂病人使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一樣可有效降低肝癌風險。吳俊穎指出,然而前述藥物對於單純脂肪肝患者,恐怕容易有副作用,研究團隊找到另一常見用藥「阿斯匹靈」來加以研究。
▲衛福部9日舉辦「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吳俊穎表示,過去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可用於預防大腸癌、減少B、C肝風險;本次研究團隊透過全國資料庫調查,發現使用阿斯匹靈的脂肪肝患者,10年間罹患肝癌風險下降5成,這成爲重大發現,也獲國際期刊接受。
吳俊穎指出,阿斯匹靈是老藥、相對安全,且在臺灣的大多是低劑量規則用藥,但還是有可能增加十二指腸出血可能性,建議風險相對高的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後使用。其實國內40歲以上民衆超過半數有脂肪肝問題,但是最主要風險在於已經出現「肝功能異常」,這些人已經不僅只有脂肪堆積,而是有慢性發炎反應,肝臟細胞遭到破壞。
吳俊穎呼籲,有脂肪肝、年紀在五十歲以上,肝功能有異常至2倍以上族羣,要積極接受篩檢;研究團隊未來將與立院厚生會肝癌防治委員會倡議,肝癌防治應該要從病毒性肝炎推展至脂肪肝,並找到特定族羣去訂定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