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累積4死、34名受害者病況、邦克列酸毒素成因、專家分析一次看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已釀成4人送醫不治。記者曾學仁/攝影

臺北市信義區知名百貨「寶林茶室信義A13」食安疑雲越來越嚴重,迄今已出現多名受害者,其中4人送醫不治,2人在加護病房搶救,衛福部食藥署將整起事件正式定調爲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究竟受害人病況如何,有什麼原因導致該起中毒案發生,以及相關單位最新稽查進度,《聯合新聞網》帶讀者一次掌握。

回首中毒案首位死者背景,一名住在新北市的39歲男子於22日到寶林茶室食用炒粿條、香蘭葉果汁,事後嘔吐、腹瀉,並於23日送醫救治,最終因急性腎衰竭病逝,由於該男子在證券投信界小有名氣,他的過世消息帶給金融圈極大震撼。

而第二位死者是一名新北市66歲男子,也是吃完炒粿條發生多次腹瀉、胸悶症狀,送醫急救後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女兒現身記者會淚訴,無法接受父親吃個飯,一週內人就過世,已同意司法相驗,不能讓父親「死得不明不白」。

第三位死者傳爲馬來西亞籍的40歲男子,21日食用滑蛋河粉後不適送醫,在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急救,但歷經1個月搶救仍然不治。

第四位死者爲40歲女性,3月中旬到寶林茶室吃完粿條後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經醫療團隊搶救,病況一度回穩,後來因嚴重感染問題,導致病況惡化,4月29日凌晨3點多因多重器官衰竭辭世。

由於該間寶林茶室位在人來人往的信義區百貨美食街,除了逛街民衆,附近上班族也會來用餐,因此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多位曾去寶林茶室用餐的民衆,經由醫院、1999專線通報,表示自己食用餐點後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食物中毒症狀。其中4人搶救後宣告不治,2人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截至4月5日統計,受害民衆至少34人,這些人是在3月18日至3月24日期間前往寶林用餐,大多數共通點都是吃了炒粿粉,少數人則吃了滑蛋河粉、炒飯、炒麪、香蘭葉果汁。

北市衛生局前往寶林茶室稽查時,發現業者未提具員工健檢資料,以及刀具用完夾放在流理臺,甚至碟盤疑似出現蟑螂排泄物。食藥署也有前往現場,將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等食材帶回檢驗。

據衛福部次長王必勝29日、31日說明,從食材檢驗報告來看,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都是呈現邦克列酸(4月3日正式更名,原稱爲米酵菌酸)陰性,供應給寶林茶室的供應商大粄城中抽驗的16件粿條,也都是陰性。其他調味料如醬油、芥末椒鹽、魚類咖哩粉、檸檬、可果美番茄醬等,全部未檢出邦克列酸。

不過王必勝表示,仍不能排除粿條感染的可能性,因爲採檢僅能現有的,民衆食用的那一批粿條已經沒辦法再去檢驗。因中毒疑雲持續延燒,且疑點重重,臺北市長蔣萬安27日已經要求寶林在北市的所有分店停業。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延燒,北市衛生局3月26日晚間會同衛福部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共同調查,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由食藥署攜回調查。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在檢驗結果未出爐之前,該起事件的起因衆說紛紜,有專家推測可能是邦克列酸毒素、炒飯症候羣的仙人掌桿菌惹禍,甚至不排除是「人爲下毒」因素。不過,衛福部29日晚間說明,在2名死者和6名住院患者體內全數檢出邦克列酸,可以確定這起中毒案是邦克列酸引起,唯一共同點都是寶林茶室。

● 邦克列酸毒素1mg就能致命

26日事件爆發不久,就有不具名醫師向本報表示,這些案例可能是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毒素導致。邦克列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所產生的一種強烈呼吸毒素,只要1mg毒素就可能致命,來源多爲保存不當的發酵米及米類製品(如河粉),毒素會進一步癱瘓粒線體。

邦克列酸中毒在我國不常見,即使食物煮熟不一定能避免中毒,溫度不夠高的話,毒素仍可能留存在食物中,可以說「加熱也殺不死」。中國大陸曾發生多起吃木耳、河粉、酸湯子等中毒事件,甚至導致一家9人中毒身亡悲劇,這些都和食物被邦克列酸污染有關。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事件,有專家懷疑可能是邦克列酸毒素惹禍。記者林俊良/攝影

● 哪種環境有利於邦克列酸產生

大陸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張娜曾指出,邦克列酸毒素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歡氣溫26度至28度的偏酸(pH值5至7)環境。而高溫潮溼的夏、秋季非常適合細菌繁殖,若將食材長期放在潮溼不透氣的地方,便容易受到污染,進而產生邦克列酸。

編輯推薦

● 哪些常見食物可能有邦克列酸?

張娜表示,造成邦克列酸中毒的食品,在製作過程有兩個共通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一般民衆日常接觸較多的食物有穀物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木耳和銀耳。此外,米、粉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碰上環境不衛生、原料變質、儲存不當等因素,如泡發過久、儲存環境潮溼都可能被污染。

營養師程涵宇也在粉專提醒可能受邦克列酸污染的食物,主要分成4大類。

● 未來恐盛行?醫師警告食品保存要更嚴格

臺北市聯合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指出,這種毒素難以像「腐敗食物」那樣容易被察覺,過往有印尼餐廳出現大量死亡案例,讓當地政府嚴格禁止使用發酵食材或做傳統發酵餅,也有國家因誤食溼米粉釀成兩死外加一犬喪命,東南亞釀造的酒精也曾被警告過。

姜冠宇表示,若這次是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的病原體作祟,他想示警民衆,因爲臺灣溼度很高,要發酵並不難,未來民間可能會盛行,他呼籲往後在食品保存時必須嚴格一些,才能避免再度被該毒素侵入身體。

● 如何避免食用到邦克列酸?

邦克列酸對國人來說很陌生,寶林中毒案爆發後也可能對米制品產生憂慮,但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食材滋生細菌的機會,纔是最重要的,綜合大陸陝西科技報、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法,可以先從6個小動作開始預防以及改善。

編輯推薦

寶林茶室A13分店原本就因租約到期,預計3月31日結束營業,撤櫃前卻發生大規模食安問題。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寶林餐飲事業董事長黎仿軒第一時間接受媒體訪問仍稱,餐廳所製作的都是素食餐點,都是安全的,「因爲都是素的東西,所有配料都是蔬菜」,此話一出引發各界強烈抨擊。

北市府指出,寶林茶室在3月17日至3月25日有91筆消費紀錄,其中,炒粿條的出餐紀錄有60筆,還有人一筆點到2份炒粿條。遠百與大食代公司表示,3月31日起開放寶林茶室信義店退款,憑消費當天發票證明、身分證件,即可至遠百信義A13辦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有顧客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衛福部定調爲重大食安事件,案發的北市信義區遠百的寶林茶室周邊小吃街,生意大受影響。記者林俊良/攝影

根據品牌官網資料,寶林餐飲自2020年於饒河夜市創立,創辦人黎仿軒是馬來西亞華裔,因疫情而轉戰餐飲業。以炒粿條起家,先開設「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後又於臺中開設第2間分店。原本店內販售咖哩雞、海南雞、炒粿條等馬來料理,後因創辦人本身爲素食者,因此逐漸轉型成爲素食馬來料理餐廳。除了寶林茶室信義A13店,還有微風臺北車站館、饒河創始店、EVB異國蔬食餐酒館等分店,原本還計劃今年(2024年)開設東區分店。

不過,翻開過去關於寶林茶室A13店的Google評論,不少顧客抱怨寶林餐點不盡人意,有人提及「我點的是酥炸雞腿,第一口覺得蠻好吃的,但下一秒立刻嚇到,裡面有一根卡在裡面拔不出來的黑頭髮」、「水杯也是讓人嚇到的抹布味」,諸多負評也成爲寶林黑歷史之一。

另外,根據《東森新聞》2023年報導,寶林茶室被爆料欠蔬菜商60萬貨款,不付錢還一直在網路上賣年菜,蔬菜商更直言痛批「太惡劣」,對此,寶林餐飲事業執行長當時坦言,是因爲營運不佳纔沒還款,不是故意積欠,希望廠商多給一點時間處理。《自由時報》則指出,在寶林咖啡館饒河店的附近商家表示,雖然咖啡館生意不錯,但曾經耳聞業者積欠員工2、3個月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