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只給1成經費 私校貼錢顧弱勢生
各大專校院都苦思如何協助弱勢生擺脫惡性循環,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圖爲清大推出旭日計劃獎學金照顧弱勢生。(本報資料照片)
如何解決弱勢生就學及就業陷入惡性循環問題?大學校長說,私立大專校院每年經費僅約10%來自政府,卻要照顧70%弱勢生,明顯失衡,建議國立大學多收弱勢生;教團則主張,政府及學校提供經費支持弱勢生,也應要求他們相對有成績表現,才能助他們擺脫弱勢。
私立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依規定學雜費收入的3%要拿來照顧弱勢生,許多私立大學弱勢生太多,3%根本不夠用,還要再貼錢;而臺大等頂尖大學的弱勢生很少,甚至四處主動發掘弱勢生,把經費用掉。
「國立大學應收更多弱勢生」,私立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說,公立大學主要經費來自政府,他們有更大責任照顧弱勢生,但應在既有名額內進行,教育部現行以外加名額方式要國立大學招弱勢生的作法,會進一步危及私校生存。且私立學校每年經費僅約10%來自政府,卻要照顧70%的弱勢生,說不通。
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說,臺灣弱勢生的處境一直處於惡性循環中,以到國外交流或交換爲例,弱勢生常在英語能力這關被卡住,之後還要考慮是否有能力負擔部分費用及中斷打工等問題,最後乾脆不報名了,出國機會由社經地位較好家庭的學生取得。
如何讓弱勢生可經由讀書而階層流動?陳振貴建議由政府依據學生弱勢等級直接發給他們教育券,或是政府編列專款,由學校提出申請弱勢學生躍升獎助計劃,幫助他們學習及提升就業能力。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不少弱勢生學習動機薄弱,視打工比課業更重要,只想畢業拿到文憑當然不能擺脫弱勢地位。他建議教育部和學校思考提供經費支持弱勢學生時,也應要求他們在課業成績或課堂參與上有相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