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竹子,你們不適合種!”

原標題:“這竹子,你們不適合種!”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這竹子,你們不適合種!”斬釘截鐵地說出這句話時,曹海峰心裡清楚,這一單恐怕要以失敗告終了。但他語氣堅定,毫無退縮之意:“我不後悔,作爲技術經理人,我不僅要對老師們的成果推廣負責,也要對技術需求方負責。”

曹海峰是南京林業大學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去年經培訓成功獲得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江蘇)基地技術經理人認證。此後不久,就有“訂單”找上了門。

“對方一直在努力尋找產業升級的機會,覺得竹產業不錯,而且前期投入了不少資源,來到我們南林也是希望能夠找到新技術。”曹海峰說,當他剛得到消息的時候“歡喜得不得了”,立馬找到學校竹類所專家要了不少資料,準備一邊梳理,一邊協調供需雙方時間,組織面對面交流。

可當雙方現場交流時,南林專家團隊敏銳地發現了問題,“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未來發展前景,結合當地偏北的地理位置,竹產業從經濟效益上來說,不是對方的最佳選擇。”

怎麼辦?作爲技術經理人,曹海峰和專家們深入討論後,決定將這一情況坦誠地告知對方,請其審慎考慮。雖然這一輪交流並沒有直接促成具體項目,但南林專家的真誠、專業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方表示,後面在產業調整過程中會優先邀請南林專家提供指導性建議,通過全產業貫通的方式爲當地發展尋找新路徑。

“技術經理人不能以成單爲最終目的,而是要發掘出高校好技術、好成果的真正產業價值。”在曹海峰看來,只有秉持這樣的原則,才能在市場上建立互信,讓技術轉移工作走得更穩更遠,讓技術真正服務於產業發展,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

目前,曹海峰和他的團隊仍然在圍繞南林特色的竹產業開展推廣工作,“我們依託公司下屬的南京林業大學工程規劃設計院,通過與學校優勢科研平臺、學院學科深度融合,整合多家企業、行業協會和社會資本,準備聯合推進竹林精準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養一二三產融合創新發展。”圍繞南林的專業優勢,曹海峰還陸續對接了鄉村振興、智慧林業等項目。

3月24日,南林櫻花進入盛放期,曹海峰卻又琢磨起海棠花的事。“有山東的客戶對我們南林張往祥教授團隊研究出來的海棠新品種很感興趣,希望能引進。”這次,曹海峰特地提前調研了技術需求方,“海棠對氣候適應性強,不僅能耐寒,也能耐熱,非常適合在山東種植。前期我們已經對接了多次,明天就陪同對方去基地現場看看。”

曹海峰在南林工作了20多年,經歷了多個崗位,尤其是在實驗室管理第一線的工作磨礪讓他認識到,“要想做好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一定要走進實驗室”。因爲,只有深入到科技創新第一線,技術經理人才能真正縮短科技成果與市場、金融之間的距離,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在曹海峰的電腦裡,今年的計劃書條理清晰:要多培養幾位技術經理人;要和金融機構建立穩定的長期聯繫;要打造一個交流平臺,常態化邀請產業方、金融機構和高校老師面對面交流;要再摸排校內成果,確認有無“遺珠”……

採訪尾聲,曹海峰逐一介紹了最新進展:“不算我自己,我們資產經營公司已經培養出4位技術經理人。上週剛和一家創投機構進行了對接,後期交流平臺的方案還在打磨。專利方面,目前已經初步摸排篩選出十多項適合轉化的成果。”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