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只談問題”

上海一直在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着力彌合政策“溫差”,提升市場感受度。但實際上,基層街鎮纔是服務企業的最前沿,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後一公里”。當政策利好不斷釋放,基層落地執行時,是否仍然會碰到一些痛點難點堵點?爲此,市發改委牽頭,組織了一場,各制定營商政策的市級部門與街鎮一線工作人員的座談會,會上只有一個要求,關於營商環境的打造,這一次,只談問題。

“體量很小,幾個人就是一家企業,但是他們也需要政府的這些扶持。”“街鎮哪有這麼多人去服務,不可能都買第三方。”說起基層的困惑,在場的街道“一把手”們,很有話說。這場座談會上,制定營商政策的市級政府部門,和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一線工作人員,面對面開誠佈公、坦率交流。

徐彙區湖南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程維佳提出:“商戶和居民的影響,鄰避效應還是非常大的。”而虹口區曲陽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梁麗娜則提出:“是不是可以從市級層面自上而下地出一些引導性文件,爲基層在處置鄰避矛盾的時候提供一些支撐。”

商業活化和擾民問題該如何平衡?曲陽路街道的“青春E裡”商業街去年底開出,餐飲商鋪門前的“外擺位”,很受歡迎。“坐在外面這個視野比較開闊#,而且外面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不少沿街商鋪當時選址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這個外擺位。

但實際上,到底要不要常設外擺位,屬地猶豫了很久。去年,上海發佈新規鼓勵各區政府劃定區域,允許設攤。但在真正落地時,光污染、噪音、油煙,隨便一項都能惹來無數居民投訴,而這些矛盾,最終都要落到街道基層去調解。對此,市生態環境局當場迴應,已經在梳理經驗,希望能給基層一些借鑑。“把我們一些有益的探索、措施通過這個政府令把它固化下來。”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趙建植說道。

會上,屬地內的商務樓宇改造推動困難問題,也引起了共鳴。天山街道參會代表舉了個例子,長寧科技大樓計劃改造爲長租公寓,但要歸集分散的產權,需要前期大手筆的投入,和大量的談判工作。計劃不確定因素太多,導致一些原本願意支持的小業主,積極性也有所下降。“會碰到一些困難,也需要市區給我們賦能,在政策資金各方面給我們支持。”“建議市級層面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商務樓宇更新的頂層設計,一攬子的支持政策。”

與會的市規資部門當場透露,其實市裡今年已在主城區範圍內,選取了首批10個商務單元,計劃“一樓一策”進行整體更新試點。市級聯合工作專班也已成立,就是爲了統籌協調,細化商務樓宇的改造支持政策。

據市規資局詳規處副處長丁宇介紹:“通過好的設計手法把一些建築功能,包括空間環境的品質,各類的煥新給予街鎮一些幫助,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制定面上的更新的政策,去幫助企業解決這些更新的動力不足,有一些老舊樓宇更新當中遇到的一些瓶頸的問題。”

整場會議中,不少街道都提到,相比市區兩級,街道調撥資源的能力和專業度都有限,但優化營商環境,又常需要“小馬”去拉“大車”。比如,好不容易引入了高科技企業,但因爲企業產品特殊,生產許可審批流程週期確實較長,企業着急,屬地也急,但又無法一鍵加速,最多也只能到處去奔走問詢。

“我們在電纜園區裡面有一家企業,方方面面的審批,從項目拿下來到投產可能至少是一年半的時間。”“希望高成長、高回報、高稅收的企業能夠有一些相應的政策扶持,企業能夠早一天拿起證照,早一天開工運營,早一天獲得收益。”對於與會人員們提出的種種問題,有的確實無法當場給出解決方案,但發改委方面表示,會與相關部門共同深入研究這些來自基層的聲音,把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做得更細,才能在一線落得更實。

市發改委營商處副處長孔媛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他們最直面的就是街鎮,那從頂層設計來去推動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角度來看,謀劃營商環境的工作也一定要去聽取最基層的街鎮的意見,深入的研究以後提出相應的舉措,爲街鎮更好的賦能。”

與基層工作人員直接對話,或是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能讓市級政策制定部門,更清楚的瞭解企業和一線工作人員的實際需求,針對痛點難點堵點對症下藥,這樣才能真正彌合政策“溫差”,提升經營主體的感受度,打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最後一公里”。

看看新聞記者: 謝丹青 劉奕寧

編輯: 尤穎慧

視頻編輯: 劉奕達

攝像: 湯捷 張俊 汪鑫 徐進

責編: 李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