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舉動害臺灣國防更脆弱 專家:美國「極度遲鈍」

專家指出,在爲受威脅的民主夥伴提供武器方面,美國的動作極爲緩慢。圖爲國軍展示F-16V戰機。(示意圖/中央社)

智庫專家指出,在爲受威脅的民主夥伴提供武器方面,美國「極度遲鈍」,導致前者陷入易受傷害的脆弱狀態,而這件事本不應該發生;他呼籲美國國會立法規定五角大廈和國務院須每年針對烏克蘭、以色列和臺灣的軍售提出報告,藉由確實監督加速相關作業過程。

「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軍事與政治權力中心主任鮑曼(Bradley Bowman)和該智庫資深研究員、前美國海軍少將及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ASC)政策主任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投書《國防新聞》(Defense News),稱俄烏戰爭帶來的最大教訓,是美國應花費更多心力,在受威脅的民主夥伴遭到攻擊前便提供協助。

專家們表示,最可能導致美國與中國大陸爆發戰爭的原因,就是後者對臺灣發動入侵。而對臺軍售雖然能提升嚇阻效果,美國在這方面的動作卻極爲緩慢;自2019年7月以來,臺灣同意自美國採購價值約170億美元(新臺幣5050億元)的軍備,但未交付項目已積壓達142億美元(新臺幣4220億元)。

以臺灣採購的約400枚魚叉陸基反艦飛彈和66架F-16C/D Block 70戰機爲例,前者可能到要2028年纔會完成交付,後者則爲2026年;以色列也面臨類似的窘境,如該國急需更新其老舊的空中加油機隊,最快卻要到2025年才能開始接收KC-46。

專家們指出,少數國會人員雖然偶爾會關注這類問題,但因缺乏固定機制且其他作業繁多,導致監督效果不彰。因此他們建議,國會應立法規定國防部長及國務卿每年針對烏克蘭、以色列和臺灣的軍售提出報告,詳細說明預計交付日期、與前一年度是否有所改變、導致時程延誤的原因,以及美國政府正在或可以採取的因應對策。

專家們強調,這類措施將刺激五角大廈與國會及工業界合作,主動且習慣性地尋找加速軍售作業的機會;國會議員和助理也能更有效地監督相關計劃,並確保其他未面臨立即性威脅的國家,不會在重要武器取得優先順位上高過烏克蘭、以色列或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