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來逸晨、裘雲峰

新春問農正當時。記者從2月23日召開的浙江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剛過去的2023年,浙江“三農”發展穩進,居全國前列。其中,農林漁牧一產增加值達2404億元,增幅爲近十年來最高;糧食生產、農民收入關鍵性指標也雙雙再攀新高。但同時也面臨着幾方面“爬坡之艱、攀高之阻”。新一年,浙江站上高起點,將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解決一批制約“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會議現場,記者感受到,新春新起點,浙江農業農村正全力保持“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奮進姿態,跨新步,再躍升。“糧食自給率偏低,耕地保護壓力大”“鄉村產業規模化、融合化水平有待提升”“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存在差距”“農民收入增速持續承壓,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4個影響浙江經濟發展“三農底盤”的短板被悉數拋出,明細了新一年度的突圍方向。

補短板,重在釐清思路、找準抓手。點對“穴位”,方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推動鄉村產業迭代,充實農民“錢袋子”,浙江找的“穴位”正是“土特產”三個字。“土”,意味着挖掘鄉土資源,鄉味、鄉情、鄉事、鄉愁,都是發展的最佳資源,通過引培生態旅遊、森林康養、休閒露營等新業態,能讓鄉土資源實現向特色產業的活化轉化;“特”,是通過打造地理標誌產品、歷史經典產品、本地新業態產品等,培強育活更多“浙字號”“鄉字號”品牌,做強優勢;“產”,是集羣延鏈,一產往後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

當下,金華正緊扣“土特產”三個字,聚焦“一縣一業”,編制了“農業重點產業全產業鏈圖譜”,瞄準金華火腿、兩頭烏、花卉苗木、中藥材等當地特色產業基礎,着力將傳統特色農業迭代爲現代化大產業;舟山錨定海島特色鄉土人文資源,積極引培新業態,圍繞“一島一品”,打造了花鳥愛情島、螞蟻研學島、白沙運動島等17個精品示範島,帶動海島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增長19%。

人,是“三農”補短板的“最強變量”。培優人,用好人,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高素質農民,已成爲浙江農村夯實糧食安全、發展特色產業的強力保障。2023年,浙江累計爲2.1萬名農民開課,穩糧保供類培訓佔比四成以上,爲提單產、保面積“造強兵”,切實將“專家試驗產量”轉化爲“農民生產產量”。同時,浙江大力鼓勵農業主體“走出去”,拓市場,促合作。目前,已建成衢州月嫂、松陽茶師等產值過億的農民培訓促富品牌50個,累計培育10萬餘名種養能手、能工巧匠奔向全國,帶動實現農業“地瓜經濟”產值2000多億元。

賦能科技特派員、鄉村CEO等“專、精、特、新”型鄉村人才,爲科創孵化、項目落戶騰空間。記者瞭解到,2024年起,浙江農業農村領域將全力搭建“用才”平臺,全面提升1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帶動能級,每年安排2000萬元以上資金支持農創園建設。同時,打造好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小院等科創陣地,進一步建強特色農業強鎮、重點農業企業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臺,締造鄉村各行各業“萬馬奔騰”的生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