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撿到很悲劇的死魚,嘴裡竟卡着河魨,網友:這也敢吃?

信息來源於@nllm,Stackexchange,Practicalfishkeeping。

2024年11月9日,IP地址爲浙江的博主@nllm發佈了一個爆款視頻,截至目前已經有58萬的點贊量,非常的誇張!而博主本身只有1200多個粉絲,沒準還是通過這個視頻關注的,看來這個視頻真的非同凡響了。視頻的配文是:“河豚你也敢吃?”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博主從水中抓起了一隻顯然已經死去的魚,它的死亡時間應該還不是很久,其魚鱗在燈光照射下依然會反光,但魚鱗已經開始脫離。隨後博主將這條魚的正面對着鏡頭,只見一隻脹大了的河豚就卡在這條魚的口中,讓人第一反應就是這魚是被河魨卡死的。

而且這隻河魨的“表情”在人類看來也玩味十足,似乎像在憋笑,而且還漏了個“牙縫”。

難怪大部分的網友都在評論區惡搞P圖和配字,整得還挺歡樂的。

不過自然也有人去質疑,我覺得開玩笑的網友不見的就是相信了,他們只是想要玩梗,懶得去追究。

不過這個網友的評論還是應該反駁一下的,河魨並非只能生活在海中。

河魨是魨形目魨科的物種,它們的外形就不必多說了吧?非常具有認知度的魚類物種。河魨有200多個物種,我國擁有40多種,其中大部分都是東方魨屬的。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的河魨,也就是人類會吃的河魨,包括紅鰭東方、假晴東方、暗紋東方、弓斑東方、菊黃東方、鉛點東方、豹紋東方、黃鰭東方、蟲紋東方等,而這些河魨中最常見的當屬紅鰭東方和假晴東方。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河魨的習慣,因此它們在民間各地都有不同的俗稱,江蘇浙江管它們叫:“氣泡魚”、“吹肚魚”、“河魨魚””、“氣鼓魚”;廣東叫:“乖魚,雞泡”、“雞抱”;廣西叫:“龜魚”;閩南叫:“街魚”;河北叫“蠟頭”、“艇鮁魚”等。

河魨本身就有完全生活在淡水的品種,而且就算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不少河魨,也是能進入江河中生活的。每年的4月前後,河魨會從海中游至長江中下游產卵。它們是江海洄游習性的底棲魚類。

當受到威脅時,河魨特殊的食道結構能使得它們吞入大量的水或空氣,然後使得自己脹大,能使得獵食者不從下口,也能嚇走部分獵手。

它們的胃具有特殊的內膜,可以向前腹側及後腹側擴大成囊,填充滿頭部、背鰭、臀鰭和尾柄下方的空。爲了配合這個防禦策略,它們的一些肋骨還退化了,因此它們可以變成球形而不會折斷任何骨頭。它們的皮膚也適合伸展,真皮層含有大量膠原纖維,可使其膨脹 40%。當魚膨脹時,這些纖維會變硬,魚會變成僵硬、緊密的球體,再加上體表細密的小刺,確實是怪唬人的。

不過河魨脹大到極限後是要付出代價的,它們往往需要5個小時才能恢復常規狀態。而這期間脹大的它們會難以行動,壓根不能覓食。

什麼動物能吃河豚?

除了脹大身體這一招,河魨最厲害的殺招還是其名爲河魨毒素(TTX)的致命毒素,這種毒素來源於河魨的食物。河魨毒素會在它們的肝臟、性腺、皮膚和腸道中積累,這種毒素會與受害者的神經細胞結合,阻斷信號,導致癱瘓,並經常因窒息而死亡。我們村就有人因爲吃了沒處理好的河魨而死亡的案例。

不過這種毒素很多專業的廚師都懂得處理,而且現在大部分買得到的河魨都是人工養殖的,它們沒有攝入有毒的食物,自然體內也就沒有毒素。

河魨本身自然對這種毒素是有抗性的,因爲基因突變會阻止河魨毒素鎖定在它們的神經上。這種抗性在各種河豚物種中反覆進化。這種抗性帶來了許多好處,首先捕食者學會避開它們;河魨能夠擴大飲食範圍,安全地食用被含有河魨毒素的物種。雄性河魨甚至進化出了對河魨毒素的喜愛。雌性河魨在卵上塗抹河魨毒素,可能是爲了阻止捕食者吃掉它們,而雄性河魨則被這種氣味所吸引。

不過似乎不同動物對河魨毒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因此某種自然變異可能使一定數量的掠食行爲發生,像是海鰻和鯊魚就可以安全的吃河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