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不易!人文領域系所5年共45案停招 全臺首個臺文系也討論去留

教育部資訊指出,5學年間藝術及人文領域科系所共計45案停招,學者認爲,人文學科學生缺乏舞臺,確實是近年需迴應的課題。記者鄭清元/攝影

大專校院受少子化影響人文學科近年更顯招生不易,繼世新中文系研擬114學年停招,本報再掌握,全臺第一間臺文系、真理大學臺文系近期也研議停招。教育部資訊則指出,5學年間藝術及人文領域科系所共計45案停招,學者認爲,人文學科學生缺乏舞臺,確實是近年需迴應的課題。

真理大學校方證實,由於111學年該系新生註冊率僅46%,正研議轉型停招,屆時將提報至校務會議討論去留。少子化下科系生存不易,教育部統計,113學年大學日間部學士至博士班藝術及人文領域科系組逾800個,自109至113學年停招45案,另有9案整並,但也有新增65案。

而大專校院概況統計則指出,人文學門106學年至111學年學生減少2000人;外語學門更少了1.6萬人;反之,資訊通訊科技學門則略增3000人。

社會常以找不到對應職業質疑人文學科實用性。臺灣中文學會副理事長曾守仁形容,人文學科學生考教職、研究員是「所學即用」的代表;另一個面向則是嘗試「學以致用」,語言文字等知識如同一平臺,應去嘗試接軌其他領域、找到表現的場域,如創作、出版等,可以展現高階語言或創作能力。

曾守仁舉例,近年國科會舉辦AI機器人競賽,找了三位中文專家擔任評審,協助檢核AI字句理解能力、訊息正確性,現今正有中文領域專家從事AI語言訓練師。人文學科多不會有立即對應的工作,而高教也不應被直接想像或規劃成職業訓練所,應是嘗試打造和職場、未來趨勢接軌的介面,部分課程以此轉型努力,使學生具備創造和彈性。

師大國文系教授鍾宗憲則表示,文化價值非體現於技術面,技術能不斷更新但背後始終是人文精神在推動,人文學科難題在於一直嘗試教學生知識,但缺少讓學生表現的機會,「學了很多沒得表現,則當然招不到人。」因此,也常告訴學生,學的知識如同內功心法,既然是心法就要想辦法展現。

鍾宗憲指出,大學主軸仍在於學養深造,課程或辦學方向不應全然走向職業訓練,但應要把能展現所學的管道列爲部分課程。人文學科面對危機但也是轉機,應該藉此建立一套新的認知跟論述,無可逃避。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瑤華談到,高教面臨國立大學擴張擠壓私校空間等難題,教育政策使然,私立大學爲求生,首波被割捨的絕對是人文學科。政府若要兼顧學科均衡,應該先改變壓縮私校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