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霞:熱愛科學的人是幸福的 | 身邊好老師

教齡已經有33年的趙瑞霞,從事自然科學教學已經有32年了。32年裡,帶着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她一直和學生們走在科學探索的路上。從一名新手自然教師一路成長爲科學特級教師,在她看來,大自然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成長是自己最大的驕傲。

趙瑞霞,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副校長,北京市科學特級教師。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從教33年,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東城區“人民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身邊黨員榜樣”等榮譽稱號。

教育感悟

用愛點燃孩子的熱情,用心發現孩子的天賦,引導孩子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從熱愛到職業:一名特級教師的成長軌跡

趙瑞霞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直到今天,她一直都懷念那8年和大自然充分接觸的時光。那時候她每天都在外面玩,“玩蟲子,去地裡頭打豬草,去河溝子裡挖泥鰍……男孩玩兒的我都玩兒,所以我覺得那段時光特別快樂,也非常難忘。”正是這段童年生活的經歷,在她心中埋下了探索大自然的種子。偶然間和同事閒聊童年趣事,無意中被校長聽到了,校長問她有沒有做自然學科老師的想法,趙瑞霞想想便答應了。

初爲自然教師,趙瑞霞便展現出了自然教師應具備的素養。一次教研員隨堂聽課,講的是種子構造,因爲平時喜歡畫畫,趙瑞霞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生動的種子構造圖,這引起了教研員的注意。在教研員看來,能畫板畫的老師不多,於是建議她做自然教師,還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看一些有關動物和植物方面的書籍。

這之後,趙瑞霞買了很多百科全書和動物學、植物學等方面的書籍進行閱讀學習:“沒事兒就看書,還參加了自然老師的培訓班,這個班級請了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的尹祖棠老先生來給我們上課。”

愛好學習,對生物有着異常熱愛的趙瑞霞引起了尹祖棠教授的注意,他建議趙瑞霞到北師大旁聽生物系的課程。之後,趙瑞霞跟着尹教授在北師大當了兩年的旁聽生。年輕時候對知識如飢似渴地汲取讓趙瑞霞收穫頗多。她至今都覺得,年輕時候的學習給自己打下了一個特別好的底子。

終身學習也是趙瑞霞始終堅持的姿態。出於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她敏銳地意識到了生命科學領域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作用,她緊密結合教育改革,努力推進一系列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和平里第四小學兩度成爲“北京市金鵬科技團”,輔導的學生積極參與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鵬科技論壇”“科學建議獎”等一系列科技賽事,並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教學中,她逐漸走向深入的科研。在課題研究中,她主編圖書《北京常見植物教學手冊》《愛鳥愛自然》,曾參加過全國教材《環境教育》《小學科學圖冊》等編寫任務。同時,趙瑞霞還主持並參與了國家教育部改革專項課題、北京市規劃辦的多項市級課題、學校的多項國家級及市級課題研究。2023年,趙瑞霞獲得了北京市特級教師榮譽稱號。

“對於教師的成長,我自身還是有着非常強烈的感受:一是要終身學習;二是在工作過程中要勇於實踐,多去實踐,多去嘗試;第三是要經常進行反思,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趙瑞霞說。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帶起一支過硬的科技教師隊伍

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和學生們在野外摸爬滾打是趙瑞霞日常教學和工作的常態。她帶領學生們走進種植園,拔花生、挖白薯,享受大自然的饋贈;走進柳蔭公園、野鴨湖公園,瞭解植物生長環境,辨識生物特徵;走進航空基地,製作試飛飛機模型,瞭解飛機的結構和飛行原理。走出學校,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中增長了知識,眼界更開闊,提高了對身邊科技的關注。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趙瑞霞慢慢地帶起了一支過硬的科學教師隊伍。2010年,趙瑞霞開始從事行政工作,她面對一個新任務,不僅僅是要把自己的科學課教好,同時還要把科學老師的隊伍帶好。

“我與大家一起,攜手推動學校盤活幹部教師隊伍,給一線教師更多錘鍊的機會,促使基層幹部梯隊快速形成,爲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積蓄能量。”趙瑞霞說。

爲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增強科技教育力量,學校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科技教師隊伍,老師們主要分佈在科任學科。學校目前有46位兼職科技教師,涉及到科學、美術、音樂、信息科技、英語、道德與法治、勞動等多個學科,其中市區級骨幹教師15名、校級骨幹教師18名,形成了老中青兼顧的兼職科技教師的梯隊。兼職科技教師結合自身優勢及興趣愛好,輔導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科技教育活動及賽事,並取得了好成績。

學生們的科學探究活動基於學校的金鵬科技團和科技類社團,目前學校共有智能機器人、創意構建、創意繪本等10多個科技類社團,其中7個是生命科學領域社團,學校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加強科技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依託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打造“野生鳥類觀察與研究科學探索實驗室”,建設校內虛擬觀測平臺;運用互聯網﹢理念,建設“創客實驗室”,重點打造“愛鳥愛自然”“青青綠舍”“小小科學家”等多個生命科學分團,激勵更多的學生髮揮個性特長,使具有科技創新潛質的學生充分享受學校爲他們創設的自由發展空間。

在趙瑞霞的帶領下,學校於2018年和2020年兩次獲得“北京市金鵬科技團”稱號。學生們也在一系列賽事中取得了好成績,例如,從2015年至今,學校四次參加國際發明獎,共獲得金獎、銀獎、銅獎各兩項。

從一件事到一項事業:播撒創新精神的種子

“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爲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集體學習重要講話中的這句話,給予了趙瑞霞和同事們更大的動力。

一直以來,結合學校的科學教學和金鵬團發展,趙瑞霞引導科學教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科學課夯實基礎、重視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社團培養爲拔尖人才培養搭設高端平臺,着重培養小學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幼苗。

她鼓勵學生走進適合自己的社團,她關注拔尖人才,並引導教師加強個性化指導。對於社團中研究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加大指導力度,予以個別輔導,並且與社會、家庭、學生多方力量協同努力,鼓勵學生將科學研究、創新發明等項目進行完善。她鼓勵學生勇敢參加競賽,在賽事中磨練意志品質,體驗成功的喜悅。

趙瑞霞坦言,從1991年參加工作到現在,經歷了4版課標,從最先的“自然教學大綱”到2022版的科學課標,從科學啓蒙課到現在的綜合性基礎課程,課程性質的變化體現了國家對自然科學越來越重視。

在她看來,科學思維對於學生未來的一生都非常重要,科學學科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更是非常重要,對於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學校也做了很多的課題,研究學生思維發展。

2015年,趙瑞霞參加了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北京市骨幹教師去美國培訓的活動。培訓中,一位教授的一句話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培訓的主題是搭一座橋,教授給每組學員一樣的材料,並提示大家“要學會和材料對話”。

“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如何和材料對話?比如我給他一張紙,他用這張紙折一個紙條,折成瓦楞形,折成U字形,折成拱形,實際上這就是材料帶給他的語言,帶給他的變化,這就叫對話。”趙瑞霞說。

她認爲,動手實踐在科學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做一遍實驗帶給學生的印象勝過理論的講解,她不僅要求學生做實驗,還會讓學生去寫一些科學小作文,無形中讓他們多了一些動手探究的體驗。

在她看來,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科學課的價值在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一定是很幸福的一個人。她聽過北京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的講座。教授認爲,現在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有“城市病”,主要原因是缺少和自然的連接和療愈。

“科學探究要到自然界裡面去觀察,去欣賞,進行研究學習,在連接過程中無形之中就會受到自然界的影響。我想,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這樣一個人,一定是更加靈動,更加活潑的、有生命力的;我覺得,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一羣人是非常有動力、有熱情,對生命和生活都擁有無限的熱愛——這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趙瑞霞說。

文:趙翩翩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