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豐新書揭露 1992年楊尚昆促兩岸建立溝通管道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取自張榮豐臉書)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即將在明天出版新書《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他在書中披露,1992年他赴北京見到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當時楊尚昆提到,「先建一個渠道,可以彼此交換一些看法,現在雙方沒有渠道,就有許多謠言,就有許多政治騙子」。因此,就在此行後,兩岸展開長達8年的私下溝通管道,歷經1996年臺灣海峽飛彈危機,讓雙方得以減少誤判,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才中斷。
1988年蔣經國總統逝世後,張榮豐由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招募加入總統府幕僚團,主要負責大陸政策規劃;1996年臺海危機,他進入國統會擔任研究委員,負責召集幕僚小組制訂應變計劃,此計劃即爲後來的「十八套劇本」。民進黨執政後,亦於2003年擔任國安會副秘書長。
曾任李登輝政府密使的張榮豐,如今將當年兩岸秘密管道建立,到第二次臺海危機運籌帷幄的過程,以手記方式撰寫成《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由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於7月22日出版。
張榮豐在書中自述,早在1988年於中華經濟研究院工作時,就曾前往中國珠江三角洲、溫州、杭州等地做田野調查。當時出面邀請者爲中國民主同盟,在調研期間,從落地開始,每晚大小宴會不斷,且都是當地著名的餐廳,諸如北京的仿膳、全聚德、杭州樓外樓,「熱情款待與觥籌交錯,是我對中國交往的初步印象。」
張榮豐接着說,伴隨工作及和中國交手經驗的累積,逐漸認清利用美食與熱情款待做爲談判節奏的調節,與緩和談判桌上尖銳對話,是中國談判的重要風格之一。
張榮豐說,當年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協商尼克森訪問中國的原則與細節時,後者用激烈的言詞抨擊美國,季辛吉本想以牙還牙,但就在準備發表強硬談話之際,被周恩來打斷了,他說:「北京烤鴨味道很好,我提議咱們先放鬆一下,先吃烤鴨吧,否則鴨肉會冷掉。」午宴後雙方談判順利多了,也圓滿地敲定尼克森訪問中國的細節。
張榮豐分析,中共雖是堅定的馬、列、毛的信仰者,但也繼承並善用傳統中國天朝禮儀文化,初次接觸中國的談判官員,常會對於渠等情報的靈通感到驚訝,其實從對手入境中國開始,每場宴飲餐桌上的談話,都經彙總、分析、綜合後上呈做爲最後談判桌上的參考。
他舉例,對臺灣的「一箇中國」、「九二共識」,與柯林頓政府談判加入WTO的「入世三原則」等,這些「原則」事實上都是有利於中共談判的議題,最後都成爲談判桌上制約對手的重要槓桿。
對於張榮豐長年被外界視爲李登輝的「兩岸密使」,他也在書中提到當年的這段過程,他提到,1992年他與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赴北京與中共十大元帥葉劍英次子葉選寧會談,並在葉選寧安排下,見到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
張榮豐說,當時楊尚昆的談話有幾個重點,包括,「先建一個渠道,可以彼此交換一些看法,現在雙方沒有渠道,就有許多謠言,就有許多政治騙子」、「你們從美國買F-16戰機,沒有必要嘛,不過臺灣外匯多,你們的錢要怎麼花,我們也管不着」。
張榮豐說,自從經過那次的北京行後,兩岸就開啓了長達8年的私下溝通管道,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才中斷,其間經歷1995、1996年解放軍飛彈演習,及1999年「特殊國與國關係」事件,透過這個管道,確實也發揮減少雙方誤判的作用。
張榮豐也提到,1995年10月初,李登輝下令對1996年臺灣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中共的可能反應擬定應變計劃,當時他以總統幕僚身分參加「96年危機預防會議」,部分與會者主張要撰寫說帖說服中共不要向臺海發射飛彈,這讓他十分驚訝,當場說「你們這是秀才遇到流氓的反應」,結果有人拍桌怒罵他,讓會議不歡而散。
對於與美方的交手,張榮豐則說,2002年以美國爲首的各國及國際組織,在東京召開阿富汗戰後重建的國際會議,很遺憾的是臺灣被排除在外。但在會議召開前一天,駐日代表羅福全受美國駐日大使之託,希望我們協助阿富汗臨時政府總統卡賽(Hamid Karzai)一行12人,在阿布達比登上華航飛往東京的航班。
張榮豐說,當時羅代表從東京打電話到國安會求援,嚴格的說這並不是一項十分困難的任務。但由於我方充分把握了談判的基本邏輯,最後以此換取臺灣得以派出5名代表與會,事後並贏得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的公開讚揚。
對於臺日兩國的互動,張榮豐回憶說,1996年在中共解放軍飛彈威脅下,李總統以54%得票率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當時日本朋友送給李總統一頂日本古代武士的頭盔,並以日本古語「勝者尤須系盔緒」相贈,意義十分深遠。
張榮豐說,如果雙方國家利益一致,能夠進入本音層次的對話,將能深深感受到日本是一個有禮、體貼,有內涵而細膩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