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院士緬懷李政道先生:他幫助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李政道先生是一位頂級戰略科學家,他爲推動我國科技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幫助中國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殫精竭慮、不避艱辛。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李政道先生就多次在我國科技與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歷史時刻,向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重要的方向性建議,這些建議大部分被採納,使我國少走了很多彎路。

初次見面:

先生與我暢談中國未來

我和李政道先生的初次見面,是2000年在日內瓦世界實驗室的會議上。那天他坐在臺下,看到我作爲中國青年科學家受邀在這麼重要的學術會議作邀請報告,非常高興,一直在看着我微笑,這讓我感到很溫暖。我做完報告、回答完問題後,李先生站起來親切地和我握手,那天他和我聊了很久,話題都圍繞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未來"。聊到最後,他非常有信心地對我說:"我相信中國將來一定會成爲數一數二的世界強國。"

這是我第一次和李先生見面,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他常年生活在國外,但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發展事業十分關注。1972年,李政道先生偕夫人秦惠䇹女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抵達的第一站是上海。他在調研了上海的高校後,深感祖國的基礎科學還非常薄弱,於是向中央寫信,建議要大力加強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工作。從那時開始到2010年,李先生在38年裡,一共回國49次,最長14周,最短1周。李先生運用他的遠見卓識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爲我國家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們在發展進程中少走了很多彎路。

1998年1月,他用自己的私人積蓄在4所高校設立"秦惠䇹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到2013年,該基金的設立高校擴展到了6所,培養了"䇹政學者"4496人,其中女性學者佔比55%左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關心中國的未來。

親力親爲:

指導建立中美科技合作機制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可說是李先生最爲重視的事業之一,也是中美兩國間自改革開放後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合作項目。他自己長期親歷力親爲,推動兩國科技的友好交流。1979年,鄧小平同志第一次訪美期間,經由李政道先生多方推動,中美兩國正式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美利堅合衆國能源部在高能物理領域進行合作的執行協議》,後來上升爲中美科技合作機制,到2017年一直持續合作了38年。

這件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高科技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爲這不僅僅是中美兩國在某一學術領域內的簡單合作,而是一個破冰之舉,它帶動了中美兩國科學技術的全面合作與交流。在當前這個階段,我們再回顧李先生親自推動的中美科技合作,它對兩國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之後,李先生始終在爲中國科研融入世界穿針引線、嘔心瀝血。從2003年到2006年,我擔任中美高能物理會談的中方代表團團長,並在李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工作,我們一起解決了中美科技合作中一些難題,也使我有機會與先生朝夕相處。在這個過程中,李先生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他的視野、爲人處世、思想方法,特別是他注重細節的工作作風,對我後續的成長和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也被先生視爲他的"忘年至交"。

激勵後學:

託付舊居及300多箱藏品

李政道先生與上海交通大學多年友好交往,締結了跨世紀的情緣。2006年,我就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進一步加深了李先生對於交大的認識和感情。2009年,李先生受邀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做客學校勵志講壇,以"以天之語,解物之道"爲主題做科學報告,並與師生展開深入交流、對交大物理系的未來發展提出明確的建議。2010年,李先生再次專程來到交大,他幾次約我到離交大徐匯校區不遠的他家去"秉燭深夜談",後決定把自己珍藏的各類文獻手稿、諾貝爾獎章、科藝作品等300多箱藏品託付給交大,以激勵後學。2011年,我又專程去哥倫比亞大學,說服李先生同意我們使用他的名字命名"李政道圖書館",在交大永久展示包括李先生諾貝爾獎章在內的90115件珍貴的藏品。目前,"李政道圖書館"已接待觀衆近百萬人次。李先生還特別重視科學與藝術相結合,2012年他專門捐款設立了永久基金項目"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以"科藝融合"的理念,助力交大的交叉學科建設和新型人才培養,並吸引了海內外大量科藝愛好者參與。

上海宛平路47號,曾是李先生及其夫人秦惠   女士的故居。在我們"秉燭夜談"後,他決定把這棟小樓也託付給交大,在這棟小樓裡,如今依舊會不定期舉行"CUSPEA之家"論壇,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匯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科技發展最前沿問題。CUSPEA(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由李政道親自設立並推動,這一項目連續10年爲我國和世界培養了近915千名高層次物理學人才,也成爲中美大學合作交流的重要突破。

探索奧秘:

建立中國的"玻爾研究所"

早年在和李政道先生交流時,他多次稱讚丹麥的玻爾研究所,也在很多場合中提到,中國應該有一個對標玻爾研究所的研究機構。丹麥是一個小國,但它在100多年前就建立了聚焦自然世界根本性規律的玻爾研究所,並創立了描述微觀世界運動規律的量子力學,引領了世界科技革命,產生了二三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使玻爾研究所成爲科學史上的一個傳奇。2014年底,李政道圖書館在上海交通大學落成時,李先生在和我的交流中多次提到,中國也應該有一個像玻爾研究所這樣的研究機構,以匯聚一批世界級物理大師、培養一批世界一流的青年科學家,聚焦根本性科學規律,解開目前仍不可理解的那些宇宙奧秘,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根本性貢獻。據此,李先生給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建議。

李先生的建議受到高度重視並予以落實。2016年11月,在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的共同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正式成立,旨在建設成爲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推動中國基礎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學問題。李政道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也是李先生親自確定的,主要研究宇宙中的極大與極小現象之間的聯繫,希望能聚焦最基本的科學問題,在對支配宇宙的最基本規律的探索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胸懷世界:

用基礎研究爲人類做作更多貢獻

自2016年到2021年的第一個五年建設期,李政道研究所在首任所長、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的領導下,形成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與核物理、凝聚態物理三大研究方向,組建了各研究方向的科研隊伍。2021年底,我再次受李先生的託付,擔任李政道研究所第二任所長,繼續推動研究所的建設。我與同事們已完成《李政道研究所2035發展願景規劃》,希望聚焦極端宇宙條件下物質起源與演化這個根本性科學問題,用三個五年的時間,發揮大科學研究範式的優勢,匯聚世界一流人才,形成基礎研究的"上海學派",到2035年建成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基礎科學研究所。

如今,李政道研究所彙集了100餘名國內外的科學家,其中有40%來自世界五大洲16個國家,正不斷產出重要的創新成果。我們建設了實驗室天體物理實驗平臺、拓撲材料研究實驗平臺、大規模科學計算平臺三個研究平臺,並在利用我國極端的自然條件,同時啓動三個前進觀測基地的佈局,包括位於四川錦屏2400米深地的PandaX暗物質和中微子探測裝置二期建設、青海冷湖4200米海拔的JUST光譜望遠鏡一期建設、海南3500米深海的TRIDENT中微子望遠鏡("海鈴計劃")一期建設,衆多頂尖科學家匯聚在這裡,在李政道研究所搭建的平臺上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

自李政道研究所2014年成立到現在,李先生每年都會給我和我的同事們寫信,描繪他心目中李所的理想圖景。這個研究所承載着李政道先生多年的夢想,那就是"中國科學家應該爲人類作更多的貢獻"。

如今,帶着李先生的諄諄囑託,我們也將繼續懷揣這個夢想,更加堅定地走下去。

(作者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所長)

作者:張傑

文:張傑 圖:視覺中國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