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滿泥土 眼含熱淚 記錄時代——“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團在晉巡講綜述

11月12日—13日,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團第三路巡講團在晉開展三場巡講報告會。8位巡講團成員中,有優秀記者代表,有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他們分享自己的採訪經歷,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用所思所悟和實際行動,回答瞭如何做一名好記者。

胸懷天下

堅守新聞理想

記者筆下,有天下風雲,有人間冷暖;記者胸中,有天地浩氣,有家國情懷。

今年年初,南海局勢引發關注。爲了探尋菲律賓的真實聲音,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社記者胡雨薇約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在6個小時的等待後,她見到了還在病中的杜特爾特。他握着胡雨薇的手說,無論如何要來見見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朋友。很感謝中國的朋友願意在這個時候來聽聽菲律賓人對南海和平的呼聲。

胡雨薇與同事將在菲所見所聞整理成獨家報道,一經發表就在東盟國家引發關注。胡雨薇說:“這次報道經歷,讓我看到了如何在熱點事件中通過踐行‘四力’主動發聲,如何通過有影響力的報道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衆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以劉琪榕爲代表的北京日報社70餘名年輕記者,從楚長城到明長城,歷時2個多月、行程2萬多公里,用30次現場直播、84個報紙整版、上百條短視頻、超1000篇圖文報道捕捉時光、記錄當下,向讀者講述新時代的長城故事。

第十一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最佳選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記者王玉用“士兵的肩膀”爲題,以傘兵、升旗手、特戰女兵、救災官兵爲對象,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細節,講述了一代代士兵在不同戰位,用他們的寬肩膀、鐵肩膀,守祖國安寧、保萬家團圓的家國情懷。作爲軍事記者,王玉說:“我要讓更多負重的肩膀被看見,讓更多前行的背影被銘記。”

“這些新聞故事既恢宏大氣,又冒熱氣、觸人心,讓大家感受到對新聞理想的追求,聽後深受鼓舞。”在山西廣播電視臺音樂廳,巡講團成員感情真摯的講述,引起現場500多名新聞工作者的強烈共鳴——“要以好記者爲榜樣,努力提升能力素質,繼續在講好中國故事、山西故事上建新功。”

心繫民生

牢記初心使命

記者是故事的捕捉者、時代的記錄者,民生百態在他們的文字中流淌,城鄉變遷在他們的鏡頭裡記錄。

因爲發現自己筆觸開始生澀、擔心有一天不會寫新聞的《遼寧日報》記者高爽,40歲時毅然從管理崗做回一線記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她與同事選取了省內5個有代表性的村莊,進行蹲點調研,用一個多月紮實的住村採訪和寫作,創作出了沾滿泥土味、榮獲中國新聞獎的《大地情書》。她說:“一次次的出發使我明白,之前所擔心的其實是身爲新聞人失去與時代、與土地、與人民的連接。作爲記者,我們每一次所要抵達的,就是歷史的深處、時代的高點、羣衆的心裡。”

來自杭州文廣集團的記者朱盈,有着十多年的民生法治節目經驗,“去年10月,我接到了一些外賣小哥的求助,當時他們反映的問題就是進小區太難。”在朱盈和欄目的協調下,經過平臺代表、騎手代表、屬地政府、物業、計算機和法律專家的多方溝通,在個別小區試點了數字身份識別,一個簡單動作,讓小哥進門節約了5—6分鐘。好經驗得到了快速推廣,今年7月,杭州作爲全國首創推出了“小哥碼”,外賣小哥通過實名認證、掃碼就能安全快捷進入小區,首批100家“小哥友好小區”開展試點……

在山西大學博雅報告廳,巡講中掌聲此起彼伏,互動環節中高校學子踊躍發問——“作爲新聞學院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朝哪些方向努力?”“在短視頻時代,如何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記者們以媒體視角,結合自己的經歷,將答案送給學子,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守正創新

緊扣時代脈搏

將時代聲音、真實故事傳播開來,是記者的責任,是職業的追求。

《新民晚報》記者晏秋秋從今年的大年初一開始,堅持每晚做100分鐘的公益直播。至今,直播超過200場,全網收穫超過40億的點贊。解讀民生政策、解答民生疑惑是他直播的主要內容。他說,傳統媒體人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條老百姓、單位、個人三方獲益的轉型之路。

新疆塔里木石油報社記者王川,15年來奔走在塔里木油田,與石油工人一道,長期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他親眼見證了279天就鑽到地下萬米,打破20多項國內外鑽井紀錄的深地領域重大突破,親耳聽30多年黨齡的物探老班長講述九死一生的故事,更親身經歷了從30多米高處跌落、險些命喪深淵的生死時刻。他眼含熱淚地說,爲了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許多石油工人離家千里萬里,寫下最動人的故事。西部渺無人煙的油田,離家鄉很遠,離祖國很近。

第十八屆長江韜奮獎韜奮系列獲得者、《江西日報》編輯李滇敏,從事副刊工作30年,採寫過大量人物,從他們的平凡中書寫不凡。她以又“雅”又“潮”的副刊表現手法推出《尋贛記·從考古看江西》等一系列作品推廣江西曆史文化。她謙虛地說:“30年,我就幹了這麼一件事。於我而言,好副刊仍然在前方。”

精彩的巡講爲青年學子打開了一扇奮進之窗,在太原理工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巡講團成員與在場學生大合影的一刻,氣氛被推向高潮。“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提升專業水平,做推動各個專業發展的優秀後備軍,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學子們的迴應豪邁鏗鏘。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