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隊的夏天

“戰鬥吧,我的機器人君。”

作者 | 房曉楠 馬曉寧

編輯 | 陳彩嫺

來自全國,從區域賽、復活賽中衝出重圍的32支高校機甲戰隊、近1000名選手,聚集在賽場上,進行着這個夏天最後的戰鬥。

每一個到過賽場的人,都會被這裡的氣氛感染,驚喜、意外、失誤、歡笑,一切匯聚成了這個戰隊的夏天。十年後,如果再回憶起他們的青春歲月,他們肯定忘不了一個個爲RoboMaster比賽奮鬥的不眠之夜,一場場或爲勝利或爲失敗拋灑下的汗水與淚水。

這是屬於他們的夏天。

01

“三冠王”的崛起之路

2024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的RoboMaster機甲大師超級對抗賽,競技氛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

決賽的雙方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交龍戰隊和華南理工大學的華南虎戰隊。沒有任何一場比賽能像這場比賽一樣,將“龍虎鬥”如此具象化地展現在觀衆眼前。

兩支隊伍都是兩屆冠軍得主。交龍隊拿過2021年、2023年的冠軍,華南虎隊拿過2017年、2018年的冠軍。誰能拿到這座冠軍獎盃,誰就能創造歷史。

兩發飛鏢決定勝局,比分來到了1:0……

隨着華南虎戰隊的機器人發生故障,2:0出現……

緊接着又是飛鏢,精準命中2400點血,乾脆利落的3:0……

交龍戰隊連下三城,以大比分3:0贏取了勝利,帶領RoboMaster進入了“新的紀元”,華南虎遺憾告負。

在賽場外,爲交龍戰隊打下堅實根基的,2019年賽季的隊長董勇和一羣老隊員此時正和隊伍熱烈慶祝着。董勇,是交龍戰隊的第三任隊長。

2017年,董勇大二,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RoboMaster(以下稱爲“RM”)這樣的賽事。他很感興趣,因爲他之前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的更多是理論知識,很少有上手的機會,於是就轉到了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系不僅要理論考覈,還有設計與製造大作業。參加RM,既能學到比賽中的技術,又能完成大作業,何樂而不爲呢?

那也是上交大參加RM比賽的第一年,當時拿到了全國賽16強的成績。作爲一支新隊伍,這個成績非常不錯。

但是2018年的比賽成績令大家都很遺憾。2018年賽季時,組委會爲了將當下的新技術與賽事做結合,將技術往智能化方向推進,於是在賽事規則中除了常規步兵、英雄、空中機器人之外,還新引入了哨兵這一新兵種,爲的是提高比賽的自動化程度,鼓勵參賽戰隊使用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來增強機器人的能力。

相較於以往,全新的哨兵機器人是安置在啓動區外的哨兵軌道上運行,行動更加靈活,打擊範圍也更廣;哨兵初始裝填500發17mm彈丸;哨兵存活時基地還會獲得50%的防禦加成。綜合來看,哨兵機器人是當年RM比賽中唯一一臺要求全自動運行的機器人。

但是,這對於交龍戰隊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那時候交龍戰隊的步兵機器人的上半部分還用的是官方步兵,連撥盤的設計都難以推進,如今又有新兵種需要突破,自研基礎較弱的他們似乎根本無法招架。而且,當時整個戰隊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制度,比較混亂,研發進度也提不上去。

於是,在區域賽的時候,戰隊的這些弊端就逐漸暴露了,在區域賽沒有直接進入全國賽,磕磕絆絆進入復活賽,後來在全國賽也是一輪遊。

這一次的失敗觸發了交龍戰隊的鬥志。

回來之後董勇已經大四了,經過一年的後備隊員,一年的上場隊員的磨鍊,董勇接過了交龍戰隊隊長的重擔。

怎麼才能將一支弱旅改造爲強隊?董勇交出了教科書一般的答案:

第一是團隊文化建設要抓牢。

2019年交龍戰隊就做了很多團隊建設,包括項管制度、運營制度、負責人制度,另外也把以前有的一些制度進行落地。另外,團隊每個月進行一次大團建,比如轟趴、定向越野、看話劇等,爲的就是讓隊伍勞逸結合,成員之間更多協作,提高隊伍粘性、張力和後勁。

“在技術一時突破不了的時候,還是可以把大家的人心給穩住。”董勇這樣解釋。

第二是研發。

2019年的RM比賽中,交龍戰隊所有的機器人都是從頭開始研發,甚至在參考論壇上的開源設計後,還要進行創新,做出自己獨有的設計,並不斷在實踐中驗證、改進。比如他們最開始只是將神經網絡用在機器人的視覺系統上,之後機器學習大火,就又將其與視覺系統做結合。那一年他們設計的英雄機器人獨樹一幟,成爲了經典設計。

交龍戰隊在2019年設計的英雄機器人

第三是有選拔機制。

當時所有的老隊員留下,被定爲正式隊員,所有剛進隊的隊員被定爲梯隊隊員,然後在團隊裡制定了一個項目,相當於公司中的OPM(企業項目管理),專門管理各個項目的新隊員,考察他們的表現,決定最後能不能晉升爲正式隊員。而老隊員如果在項目中表現不好也會被警告,甚至降爲梯隊隊員。

也正是從那年開始,交龍戰隊開啓RM校內選拔賽,爲團隊積攢了優質人才儲備。

爲了團隊建設,大四那一年董勇幾乎沒回宿舍睡過,在學創樓買了一個摺疊牀睡在那邊,而且身邊的隊友也很好,願意跟着熬夜。到研究生的時候,董勇也經常在那個地方睡覺,“感覺習慣了,反倒是宿舍讓人覺得陌生。” (更多RoboMaster比賽背後各大戰隊的精彩故事,可添加作者房曉楠微信youlinancy獲悉)

令人欣慰的是那一年的比賽結果沒有辜負戰隊的努力,原本,他們的目標是“保八爭四”,但最終成績是獲得了全國亞軍,一戰成名。

回想起當時的勝利,董勇還是忍不住激動。他記得參賽回來後,戰隊指導老師冷春濤,平時不怎麼說話,外表看着冷冷的,但實際上內心熾熱,經常四處給隊裡找錢,甚至自己墊付,看到戰隊取得這樣的成績,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望子成龍”的心願成真了。

這一戰不僅揚了眉,吐了氣,還贏來了大把的資金和資源。之前他們爭取不到太多學校資源,很多費用都要隊員墊付,董勇自己就墊付了2萬元。從那以後,這樣的情況基本沒有再出現過,學校大力支持他們參賽,甚至可以稱得上是RM比賽的“皇家馬德里”。

兩年後,在2021年的超級對抗賽冠軍爭奪戰中,交龍戰隊捧回了他們的第一座冠軍獎盃。2023年RM,冠軍獎盃再次花落交龍戰隊。而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RM,他們又一次站在了最高領獎臺,成爲了RM賽事史上的首個“三冠王”。

他們創造了歷史。

不僅如此,每一年比賽後,他們還會在賽事的官方開源論壇上開源優勢技術,爲其他戰隊提供交流、學習的渠道。據董勇介紹,這些年,他們開源的技術包括視覺系統,以及英雄機器人、工程機器人、步兵機器人自適應底盤等機械結構技術。

回想當初交龍戰隊剛起家的時候,好多兜底的方案都是從這個開源論壇上拿開源資料“抄”、模仿、再創造,如今,他們也在源源不斷地回饋創新技術。而這或許就是這一開源論壇能夠維持這麼久的原因,新手學習知識,老手反饋知識,形成一個長期繁榮的開源生態。

02

賽場上的今日瑜亮

從2019年絕地反擊到如今,交龍戰隊近年來一直被看作是奪冠熱門,一時之間沒有對手。可在他們自己眼中,有這樣一支隊伍,實力強悍、作戰經驗豐富,知道如何去贏得比賽,“是對交龍戰隊威脅最大的對手之一”。它就是東北大學T-DT戰隊。

有意思的是,2019年交龍戰隊開始崛起、贏得亞軍的那屆比賽中,冠軍得主正是T-DT戰隊。那是T-DT戰隊第一次拿起冠軍獎盃。

彼時,T-DT戰隊是前一年即2018年的亞軍隊伍,也是2019年冠軍呼聲最高的團隊之一。而交龍戰隊此前最好的戰績是全國十六強,不說是籍籍無名,但相比較而言,星光要暗淡得多,這次能衝到全國總決賽的賽場,已經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比賽開始前,主持人對比了兩隊實力,就率先表達了大部分觀衆認爲T-DT戰隊勝率更高的觀點。

RM每一侷限定時長7分鐘內完賽。第一局就出現了RM歷史上的名場面,雙方地面戰糾纏了兩個來回,TDT戰隊的空中機器人騰空而起,彈丸像流水一樣射向交龍戰隊基地。從滿血的2000點血量到0,整個過程不到10秒鐘,而其他兵種的操作員根本還沒來得及反應,第一局已經結束。

全場氣氛燃爆。

相似場景在這場比賽中出現了三次。除了第二局,交龍戰隊通過在地面搶奪“能量機關”成功,率先擊毀對方“哨兵”奪回一局外,其他三局T-DT戰隊都以強大空中壓制取得勝利,交龍戰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要數哪支隊伍在這幾年能跟上海交大一較高下,甚至還能偶爾壓制交龍戰隊的,東北大學T-DT戰隊肯定佔有一席之地。畢竟這兩支隊伍,承包了最近五屆RM的冠軍獎盃。

誠然,作爲從RM第一屆比賽就開始參加的“老玩家”,經過這麼多次比賽的磨練,東北大學T-DT戰隊早已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打法。

每年,T-DT戰隊會在學校裡面舉辦校內賽,從中選拔出一批有潛力、有興趣的新隊員,然後留下來的老隊員一起進行訓練,投入到新一年的RM賽季中。

陳培澤就是通過校內賽加入戰隊的。當時是2018年,他大一剛入學,之後作爲隊員、隊長參加過幾次RM比賽。如今,他已經在讀研三,即將畢業。

T-DT戰隊每一年的校內賽都是面向全校範圍的大一大二學生進行的,不管是不是機器人或機械相關專業都可以報名,但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有激情,第二要能吃苦耐勞。

專業知識不會、沒學過編程,並不妨礙隊員去學習。因爲被選中後,每個新隊員都需要學習大量的知識,比如控制組和視覺算法組的隊員會先從編程語言學起,學會語言以後再去學算法,網絡平臺上開源文件、課程很多,算法、代碼等都很詳細,隊員循着清晰的路線去學習,基本上兩三個月之後就可以上手調試機器人的一些功能,之後再慢慢去做研發等。

而戰隊選拔時之所以如此強調吃苦耐勞,是因爲每一年的RM比賽都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苦的征程。

總的來說,每一年RM賽事大概會在10月由組委會發布比賽規則開始,之後的全國賽會在來年的8月進行,整個賽季接近一年。在這些時光裡,參賽隊伍需要去研製完用於比賽的各種形態的機器人,期間還有新隊員訓練、籌備區域賽等,如此高強度的賽程對隊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我們實驗室,本科生除了每天的上課時間以外,基本上都要在實驗室裡面待着,每天晚上都要10點、11點纔回宿舍。”

陳培澤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是在2019年,那一年也是東北大學第一次獲得冠軍。那年的戰隊隊長是現在他讀研的實驗室大師兄王儒超,之前打過機器人領域的另一個重要比賽ROBOCON,而且還拿過三個冠軍,可謂是比賽經驗豐富。

大師兄剛上研一,來做戰隊隊長,帶領大家打RM,就是要拿着RC的經驗,來RM當冠軍。

結果得償所願。

賽場如戰場,現場形勢千變萬化,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顛簸都會摧毀一個機器人,進而摧毀一場比賽。在RM的賽場上,工程機器人倒在地上起不來,導致全隊經濟狀況崩潰的局面屢見不鮮。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臺下多流汗,臺上少犯錯,把所有的突發情況考慮到位,賽場上才知道如何應對。

東北大學發揮了大學機器人超級強隊的傳統,出手驚人,站上了2019年RM比賽冠軍的領獎臺。

超級強隊的訣竅無他,就是十六個字而已:穩定性高,方案執行到位,細節關注到位。

穩定性,這是機器人賽事上絕對繞不過的一個話題,也是最被看重的一點。因爲不管在私下做得再好,如果穩定性不行,上場時發揮不好,那一切都是徒勞。

當年比賽,爲了保證穩定性,東北大學戰隊在比賽前一個月就把所有需要的機器人都做完了,之後就緊鑼密鼓打訓練賽,幾乎用整整一個月時間去模擬場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

而比賽方案上,主要是看如何基於對當年比賽規則的理解。如果制定的方案既符合賽事規則,又容易及時變通,更能夠展示自己隊伍的研發特點,那在執行中就幾乎無懈可擊。

所以每一年的方案討論或戰術制定,都很關鍵,需要隊員與指導老師配合,而且這與團隊的技術傳承有很大關係。

一般情況下,戰隊在新一年裡能把往年的技術完整復現出來,可能就花掉三分之二的時間,僅留三分之一的時間去鑽研新的東西。但如果有參賽經驗的老隊員留隊時間久,那在這一點上就打敗了很多人。

“其實就是一種技術傳承,而這種傳承對比賽來說很關鍵。”

而經過這些年的技術傳承,東北大學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技術,比如空中機器人。

東北大學設計的無人機

東北大學空中機器人的優勢在於,主要是在實驗室通過不斷精準地測試,在過程中總結,在飛行控制、彈道控制的技術、自瞄技術得以非常穩定地實現,加上地面機器人的穩定發揮,能夠在賽場上完成對應的增加攻擊力的兌換任務,才保障了他們在賽場上的優勢。

另外,陳培澤覺得除了飛行機器人之外,東北大學一直拿得出手的還有工程機器人。

機甲大師超級對抗賽中,工程機器人起着後勤保障的作用,主要是奪取“礦石”,兌換虛擬幣,爲購買彈丸、復活機器人提供“資金”保障。因爲要上下臺階,以及“挖礦”,工程機器人是賽場上公認機械結構比較複雜的一個機器人。

東北大學的工程機器人一直以來無論是從結構上還是控制上來看,都做得比較穩定、突出,效率很高,可以稱得上是戰隊的“王牌機器人”。

但是隨着賽事的社區開源氛圍日益濃厚,各個戰隊都會把一些先進技術或者穩定技術開源在論壇上,長期下來大家的水平差距越來越小、機器人整體的穩定性也越來越高。 (更多RoboMaster比賽背後各大戰隊的精彩故事,可添加作者房曉楠微信youlinancy獲悉)

比賽越來越難打。

陳培澤記得,2019年時,如果對面戰隊抽籤抽到東北大學戰隊,那麼很容易猜到結局,對方輸一分、兩分很正常。可現在不一樣了,優秀的隊伍之間差距並沒有那麼大,誰贏誰輸都很正常。

或許這就是RM比賽的魅力所在,強者就是那些不畏風暴,全力以赴,廝殺到最後的人。

而從這些年的戰績可以看出,東北大學戰隊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強者:2019年、2020年獲得冠軍;2018年、2023年獲得亞軍;2024年獲得季軍。

如今,曾經的對手上交大已然成爲RM賽事史上第一個“三冠王”,那麼下一個“三冠王”會是誰?東北大學只有一步之遙。

03

今朝縱有疾風起,他日虎嘯破長空

2019年夏天,距離那年RM全國總決賽落幕沒多久,某一天,有位隊員在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虎戰隊的聊天羣裡“扔”出了一句詩:“今朝縱有疾風起,他日虎嘯破長空”。

時至今日,袁澤錕已經不記得當時是誰說的、聊天框裡的上下文語境是什麼,“它就那麼突然出現了。”

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大家的心情都很低落。作爲曾經的王者之師,一朝從高處跌落,那種茫然、無措、不甘,就像一片夏日午後出現的厚重烏雲,籠罩在戰隊每一名隊員的心上。

袁澤錕曾在2020年擔任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虎戰隊的隊長,之後也多次以顧問身份指導戰隊參賽,今年他即將從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2019年RM比賽是他作爲主力隊員參加的第一次比賽,也是華南虎戰隊有史以來打得最差的一次。

華南虎戰隊有着輝煌的過去。

在2017年、2018年RM比賽上,華南虎戰隊曾接連兩次獲得冠軍,是RM比賽史上爲數不多的雙冠王之一。

但2019年的比賽,華南虎卻破天荒地遭遇了滑鐵盧。

2019年RM總決賽獲獎名單顯示,那一年華南虎戰隊甚至沒有保住全國16強的成績,跌落到全國32強的隊列中。

賽事的慘敗,像是給所有參賽隊員一記迎頭悶棍。明明上一年還是站在掌聲雷動、鮮花簇擁的冠軍領獎臺上,如今,僅僅過去一年,怎麼會差這麼多?

但正如那句突然出現的詩句描述的那樣,作爲傳統強校,華南虎戰隊隊風仍在。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這樣的競技精神,也讓彼時作爲新人的袁澤錕迷上了RM。他開始意識到,這或許就是RM比賽的魅力所在:無名的戰隊可能成爲黑馬,冠軍也會跌落獎臺,沒有誰能保證永遠站在聚光燈下,每一年的比賽都是洗牌重來,大家要做的、能做的,只有向前衝。

於是,抱着“還想再打一年”想法的袁澤錕,從前輩那裡接過了隊長的職位,承擔起了戰隊的管理工作。

此刻擺在他面前的問題是,怎樣才能帶領這支老牌勁旅,走出失敗的低谷,再創冠軍的輝煌? (本文作者房曉楠微信youlinancy接下來將推出通義大模型如何在重圍中衝出來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添加作者微信交流)

根據自己這一年在隊伍中的感受,袁澤錕認真總結了一遍當下團隊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隊伍的大方向問題,架構混亂,做事情缺乏規範和標準流程,導致項目推進緩慢,也沒有人及時做跟進、把握方向。

其次,團隊的技術開發和管理也是如此,流程混亂、進度管理缺少把控,從而在賽事的推進上無法按照正常進度進行。“甚至出現直到比賽前一天,機器人還沒有完全裝好之類的問題。”

短板已經摸清,那接下來面臨的就是一場大刀闊斧的變革。

做好日常管理、做好技術、拿出性能穩定有技術亮點的機器人,以及制定好有力的作戰方案,讓機器人在賽場上能夠發揮出該有的實力,這是華南虎重返巔峰的關鍵。

而這也在日後被證明,是戰隊所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不要放棄做正確但困難的事情。

如今在RM的賽場上,每支戰隊要派出8臺機器人上場,分別是步兵機器人、英雄機器人、工程機器人、哨兵機器人、飛鏢系統、空中機器人、雷達。

場上這麼多的機器人,如果出現斷電等任何問題對它們來說都是致命性打擊。不能因爲這些細枝末節輸了比賽,所以,每一臺機器人在上場前,都一定是經過成百上千次的測試,確定它不會出問題後,纔可以上場。

近年很多參賽高校戰隊都在打造自己的技術亮點,像打得又準又快又遠的英雄機器人,具備機械臂或能夠做複雜運動的工程機器人,能夠飛得又穩又快、還帶自瞄的無人機等,深圳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飛鏢系統在賽場上的制導命中,都在賽場上發揮極大的作用。

袁澤錕告訴雷峰網,華南理工大學戰隊也曾試想過這些技術,但是由於投入過大、風險過高、穩定性差,他們認爲如果在沒有保證穩定性的前提下,去設想發揮更多的功能有些不切實際。所以,保證技術下限,也就是機器人的穩定性,走經濟、性價比高的路線,是最適合華南虎的戰術。

而且參賽過程中,場上機器人技術會佔七成,實際操作也就是人的影響,會佔三成左右。當然,實際操作中要看各個隊伍的發揮,也要看日常訓練的配合度。

戰術執行更多是通過規則去提煉出比賽對於機器人技術以及一些形態上的具體要求,這一點是能夠直接體現到機器人設計過程中的。這些都是在賽季初就能夠做的事情,前期做得越好,後期走的彎路就越少,等到正式比賽的時候,即便場上操作有失誤,也會有一個能夠容忍的下限,即機器人的穩定性。

董勇在總結上交龍戰隊的參賽經驗時也認爲,對於RM比賽來說,強硬的技術能力是一方面,但很多時候大家比拼的不僅僅是技術,好的管理機制、研發成果成功轉化成實力也很關鍵。

也許是低谷磨練了他們的性子,又或者他們從比賽中看到了更重要的東西,這頭“華南虎”學會了耐下性子,磨練自身。

冠軍的驕傲,化作了不懈的堅持。袁澤錕和所有的隊員都覺得,過去的幾年,不管成績如何,永遠沒有遺憾。他們已經把每一年都做到了最好。

做到最好,那就夠了。戰隊曾經的指導張東老師曾經告訴他們,“我們隊伍不看重獲得的名次,更在意的是培養了一批怎樣的人。這批人培養得怎麼樣,之後獲得怎樣的名次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而要說對結果有什麼樣的遺憾,更多是覺得可能今年在人才的培養上會有一些問題,那下一年就要做得更好。

做到最好,也就一定有回報。2020年因爲疫情,RM停賽了一年,而等到RM2021年賽季的時候,華南虎積攢了兩年的力氣與不甘在賽場上得到了徹底的釋放,那年,他們奪得了季軍。

雖然並未重返“鐵王座”,但這已經是他們的一次巨大進步。兩年前那片縈繞在戰隊上空的烏雲,散了。

之後的幾年裡,華南理工戰隊的成績依然穩定。去年的RM上,華南理工戰隊捧回了一座季軍獎盃,剛剛過去的RM2024賽季,華南理工獲得了亞軍獎盃,是全國公認的四強強隊、對手戰隊認可的奪冠勁敵。

當然,這距離他們曾經的巔峰還有一段距離,但看着他們的表現與成績,何日奪回鐵王座,成爲下一個三冠王,只是契機問題。但是虎嘯之聲,已經再次響徹全國。

04

傳統豪強區Up主

如果以資歷來看,哈工大的機器人戰隊在全國大學中都是排得上號的。

2002年,哈工大組建了一支團隊——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原先這支隊伍源於學生自發組織的學生社團,指導單位爲團委,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有限,無法支撐參加大型比賽。

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主要參加RC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賽事(以下簡稱RC賽事)。由於主要參賽學生出自哈工大機電學院,且該學院的機器人工程學科還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專門安排了老師給予團隊指導,並且撥付了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因此,該社團依託機電學院提供的場地、政策和經費參加比賽,2020年之後,隨着比賽成本的逐年增加,在學院的幫助下,該社團在本科生院申請了科創競賽支持。

原本,這支團隊的全部精力都是用來備戰RC比賽的。直到2014年,事情有了新變化。

那年比完RC賽後,有個隊員去參加大疆夏令營,也就是大疆爲了籌備RM比賽設置的夏令營。

於是2015年RM第一屆比賽的時候,爲了參加比賽,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就從RC比賽的參賽團隊中抽了一部分大二、大三的梯隊成員出來,去參加RM比賽。

在現在的戰隊指導老師趙林傑記憶中,彼時RM作爲一個新的比賽,爲了吸引高校參與,組委會對參賽隊伍給予具備基礎功能的機器人等支持,允許參賽隊伍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

由於RM比賽是面向本科生的,所以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臨時組建了以大二、大三爲主的參賽隊伍,隊伍缺乏比賽經驗、指導團隊不夠重視,再加上賽季之初在該項賽事上並沒有預算,臨時搭建的“草臺班子”折戟黑龍江省賽。

作爲RC賽事的常客,又要參加新的RM比賽,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不斷地去適應兩個比賽的賽程,調整內部組織節奏。

人員分配上,一直是RC比賽由大四的保研學生參加,但是隨着升學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加,大四學生進入實驗室或出國讀書的比例增加,團隊的人才儲備愈發不足。

而且,兩個賽事的比賽時間接近,同時備賽RC和RM比賽對於團隊的人員和資金要求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

爲了更好地參與比賽,團隊開始進行調整。因爲兩項賽事對隊員的要求不同,RM賽事以大二/大三學生爲主,學,參加RM比賽後,在下一屆比賽中擇優挑選學生參加RC比賽。

但長期下來,這種模式還是存在問題。

由於RM與RC參賽時間相近,團隊一起備賽的形式雖然解決了哈工大團隊整體的參賽難題,但對於學生來說連續兩年的高強度比賽壓力較大,並且在RM賽事中並沒有取得較好的成績。

沒辦法,還得調整。

於是從2019年開始,團隊將RM與RC賽事並列,參賽隊員可自由選擇參與賽項,而不是強制將RM的隊員作爲RC的梯隊隊員培養。

學生的自由度更高了,參賽的自主性也提升了。

現在哈工大的RC隊伍大概在30人左右,RM比賽需要更多人手,團隊規模要比RC隊伍多一些,大概在50到60人左右。加上留下來的幾名老隊員,哈工大的機器人隊常年人數維持在100名左右。

趙林傑還記得,哈工大參加第一屆RM比賽就是在組委會提供的機器人基礎上進行的改進。

參加第二屆RM比賽時,團隊增加投入力度以及經費,但可惜的是仍然沒有在小組賽出線,無緣去深圳參加全國賽。

一直到第三屆,吸取了前兩年的失敗教訓,哈工大才終於通過復活賽拿到了全國賽的入場券。而且,那年的RM隊長是此前趙林傑做隊長時的隊員、參加過第一屆RM比賽的老人了,那時他大三,大四參加了RC賽事,研一的時候做了RM隊長,經驗豐富。

有了這麼有經驗的隊長,哈工大終於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並且在第一次闖入國賽就拿到了全國殿軍的成績。

之後哈工大就是RM全國賽的常客,成爲了全國高校隊伍心中四強的種子選手,直到2021年獲得亞軍。這是他們迄今爲止最好的一次成績。2023年獲得中部分區賽冠軍。

哈工大獲得2023年中部賽區冠軍

具體來看,哈工大競技機器人團隊在2021年做得好主要基於兩點。一個是哨兵,它在賽場上作爲防禦機器人,具備將“偷家”的對方機器人識別出來,並展開精準防守反擊的能力。我方團隊就可以傾巢而出,留一個哨兵在家就可以守住全部——這一點,哈工大的機器人可以做到。

第二就是團隊具備擊打高增益的能量機關能力,也就是視覺瞄準技術。據瞭解,目前RM賽事的記錄保持是由哈工大團隊自己創造、自己保持、自己去打破的。去年2023年的時候,只有哈工大達到40環以上,今年應該是46環,而很多隊伍可能打到20環、30環就很不錯了,哈工大團隊去年最高記錄是42環,當時是記錄保持者,今年就破到46環了。

哈工大激活能量激光46環

“當環數到這個水平之後,相當於已經無敵了——環數防禦力增加、攻擊力直接增加到3倍。具備以一敵三的能力。”趙林傑解釋道。

而這個能力強項的保持,主要是團隊的良好傳承和延續。

當初,哈工大隊伍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有一名隊員把視覺瞄準技術做得很強,之後的每一年,戰隊都會針對這一優勢基於技術傳承,進行戰術調整。比如每年都會把視覺當作重點,然後結合當年的目標,把機器視覺、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給用上,不斷進行性能改進、提升。多年來的堅持終於取得了回報,這項技術已經成爲了哈工大在賽場上的殺手鐗。

參加RM比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從第一年RM比賽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年了,回頭想一想,每一次的比賽,隊員從9月份進隊,到來年8月份比賽,中間大概10個月的時間,春節就只放7天假,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假期。

從書本知識到親身體會,從手繪設計圖到親手擰螺絲……整個比賽週期下來,全隊機器人要迭代五六次,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

這個實踐機會,比別人大學四年都要多,每一個完整參加過一年賽季的隊員,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工程素養都是極強的。

“這個經驗很重要。”趙林傑告訴雷峰網,等到他讀研究生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與他一起進來的研究生,在做一些課題研究時,參加與沒參加過RM的學生相比,差別挺明顯的。而對於前者來說,“做事情有點捷足先登的感覺,很多事情可以直接上手。”

現在,已經從隊員成長爲隊長,再從隊長成爲指導老師的趙林傑,試着把很多自主權給到學生,沒有管那麼細,只是問問賽季目標、各個節點的進度等。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幫團隊籌集資金。

因爲他們每年要從哈爾濱穿越整個中國去深圳參加全國賽,差旅費相對其他學校更高,團隊的經費沒有那麼充足。今年8月份出發去深圳比賽的時候,去年的隊員還來找他問去年的比賽經費有沒有報銷下來。

團隊比賽獲得好的名次或成績,學生可以拿着RM的成績爭取獎學金,爲保研加分,這些都是直接的獎勵。另外,有比賽經歷的學生,不管是去找工作還是去申請研究生保研等,都會更受重視,甚至學生想要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這個比賽經歷也很被國外導師看重。

現在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在B站上還有自己的賬號,電控、視覺、機械、硬件的課程全都有,這些都是隊內每個小組把相應的課程錄製出來,發佈到B站上,讓學生去做線上學習。那些能夠按時上課、也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在新學年開學後,線下再組織一個競培營,以類似校內賽形式,出一個賽題,讓他們自由組隊,由隊裡面提供些材料、加工基礎等,去完成任務。

意料之外的是,現在這個賬號已經成爲了一個知識區的小網紅,有三萬的粉絲,也給不少校外學生提供幫助。

05

他們屬於未來

RM官網上的介紹是,“爲青春賦予榮耀,讓思考擁有力量,服務全球青年工程師成爲追求極致、有實幹精神的夢想家”。

後來,這成爲RM這一開始於2013年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的真實寫照。

而經過這些年間,RM不止一次地將看似不可能的技術付諸實際的機器人上,帶來新的突破。

比如,有很多技術,原本都是工業級的難度,但現在,很多參加RM比賽的大三、大四本科學生都能將其做出來。

這樣的故事在RM賽事史上還有很多。

比如近些年出現的平衡步兵機器人。與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車不同的是,它具備非常強的運動能力,因爲比賽中會有飛坡動作,而這些功能最開始就是被一個大二學生花費一年時間做出來的。直到現在,它仍然是GitHub上最好的平衡車開源項目之一。

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批20歲左右的年輕人無懼無畏,沒有任何難題能夠困得住他們的手腳。他們願意爲了做出最好的機器人而夜以繼日地奮戰,敢於去挑戰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難題。他們在賽場上留下的,不只是一道道榮譽和名聲,更是創新的心,能幹的手。

他們是大國重器的未來。

雷峰網成立了機器人讀者羣,希望進羣的讀者請添加編輯微信 aitechreview、並備註姓名-單位-職位。

離開優必選的日子

伯克利具身智能圖譜:深度強化學習浪尖上的中國 90 後們

3D 視覺派:斯坦福具身智能人物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