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緊制度籬笆護好養老錢

近幾年,養老機構“跑路”現象時有發生,預付款追討困難重重。如何紮緊制度籬笆,護好養老錢?民政部等7部門近日印發《關於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着眼於加強預收費資金收取、管理、使用、退還的全鏈條監管,需將養老機構的收費行爲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堵住不法分子假借預收費非法集資的渠道,紮緊預收費的“法治籬笆”。

不可否認的是,預收費有利於養老機構解決建設資金不足問題,紓解運營壓力。各地應順應市場規律,在政策落實中充分統籌兼顧多方利益,做到既給消費者吃定心丸,淨化養老服務市場生態;又爲合規運營的養老機構健康發展增添動力,進一步穩固行業投資和發展的信心。

應發揮好銀行給養老錢當“管家”的作用。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養老機構發展現狀,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確定當地養老服務費的最長預收週期以及風險保證金的留存比例等限制性要求,並會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制定存管制度。

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方式,利用信息化、大數據等手段,加強對養老機構預收費的事中事後監管,探索監測模型,提高監測預警的精準度。完善並推行養老服務協議示範文本,利用好養老服務合同網籤,以數字化手段規範養老服務。

要多渠道、多平臺開展政策宣傳和解讀,提高廣大羣衆和養老機構的政策到達率。各地還應結合本地區實際,對養老機構開立專用存款賬戶、轉入資金、報送信息、接入監管平臺等進行指導幫助。同時注意總結經驗,切實通過預收費“小切口”解決羣衆養老服務“大問題”,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賀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