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監管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一提法是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

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主席吳清進一步從監管角度提到,提升市場韌性至少包括“一個基石”“五個支柱”。即,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和更合理的資金結構、更加完善的基礎制度、更有效的市場調節機制、更優質的專業服務、更嚴格的監管執法。

在此背景下,多位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提到,將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對資本市場的重視,也爲資本市場接下來的改革發展任務指明瞭方向。通過“一個基石”“五個支柱”的進一步構建,將從源頭上推動投融資兩端“雙向奔赴”,形成“正反饋”,讓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充分發揮,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也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構築市場韌性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場各方明顯感受到資本市場受重視程度正不斷提升。同時,在新的發展階段,資本市場未來改革建設的“新重點”“新要求”也進一步清晰。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提到,相較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資本市場的表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一表述更爲精準和嚴格。“這不僅延續了2023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相關部署精神,也是近期及未來一段時間裡,監管部門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政策導向。”田軒指出。

“從監管者的角度來說,重視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機制建設,提升市場韌性,是一項體系性工作,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綜合施策,至少包括‘一個基石’和‘五個支柱’。”吳清提到,“一個基石”就是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五個支柱”分別爲更合理的資金結構、更加完善的基礎制度、更有效的市場調節機制、更優質的專業服務、更嚴格的監管執法。

具體來看,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本面。上市公司質量高,企業估值基礎才能紮實,資本市場表現才能穩定,才能具有“內生韌性”。吳清對上市公司提出整體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良好的治理,有穩定的回報或可期的成長性,大股東和管理層都要強化上市公司姓‘公’的意識,着力提升投資價值。”

那麼,如何構建這樣的上市公司?多位代表委員對此議題建言獻策。田軒提到,應構建一整套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組合拳”。首先,通過實施一系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細則,紮實上市公司發展根基,拓展上市公司發展活力,爲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提供堅實支撐。其次,進一步完善強制退市制度,通過退市標準的完善、退市流程及配套措施的優化、退市監管力度的加強等,嚴把市場“出口”關。

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朱建弟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呂紅兵則提到,在證券業合規管理實踐已提供了有益借鑑的情況下,可進一步將證券合規管理明確爲上市公司的“規定動作”,即法定義務。同時,建立證券監管合規不處罰制度,並建議大力開展合規文化建設。

除了高質量的上市公司這一“基石”外,“五個支柱”也受到市場熱議。資金結構、基礎制度、市場調節機制、專業服務、監管執法不僅構築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多極支撐,也是市場形成良性生態、培育“內生韌性”的核心抓手。

以資金結構問題爲例,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提到:“A股‘牛短熊長’的背後就有着中長期資金相對缺乏的影響。”爲此,在2024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就改善資金結構問題提出了不少建言。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建議,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頂層設計,開展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的效果評估,分析政策落地的堵點、難點,優化改進實施舉措,有針對性地健全完善配套政策。

在更爲具體的方面,賈文勤和楊宗儒都看到了機構投資者的考覈機制問題。楊宗儒建議,優化保險機構相關考覈機制,讓“長錢能長投”。同時,從金融機構銷售激勵機制、投顧業態等入手改進金融服務,讓“短錢變長錢”。

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和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李丹也建議,對機構投資者拉長考覈期限、設置A股投資權重要求等手段進行激勵和約束。同時,在國家層面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QFII、RQFII等方式投資A股,尤其是吸引中東國家的主權財富投資基金。此外,可以考慮採用稅收優惠手段吸引居民投資A股。

正向循環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作爲市場化資源配置的主戰場,資本市場一頭連着千行百業的實體經濟,一頭牽着千家萬戶的“錢袋子”。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已達到5352家,總市值超87萬億元,投資者超2.2億人,基金投資者超7.2億人。如此規模的市場,強調內在穩定性,不僅是迴應市場各方的期盼關切,更是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指出:“平穩發展是高質量資本市場的重要特徵,也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穩定的資本市場,有利於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在瑞銀“兩會”專題媒體分享會上提到,長期以來,就A股的定位問題市場多有辯論,即A股到底是偏向於融資還是偏向於投資?目前,監管已明確定調,投融資爲一體兩面。圍繞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一頭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另一頭則是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供給。

“強監管加上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引導分紅、規範減持、嚴查嚴處造假,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企業發展質量提升的同時,長線資金持續進入,將進一步推動相關股票估值表現,最終產生正向循環。長線資金獲得資本增值,包括養老保障在內的預期改善,居民部門消費也將有所提振,最終對經濟發展帶來正面助推。”孟磊表示,在這一改革思路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長線資金入市,再進一步支持優質企業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最後迎來投融資的平衡。註冊制將大步向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將迎來強勁支撐。

資本市場是高質量賦能實體經濟的動力和源泉,當供需兩側、投融資兩端正向循環起來,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將獲得不竭動力。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光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澤義提到:“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根基,上市公司質量突出體現在給投資者的回報上,良好的投資價值能讓上市公司更受投資者青睞,也有助於上市公司更好運用資本市場工具做優做強。”

2024年兩會,郭澤義也提交了關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優化產業佈局的相關建議,除了優化市場準入機制、退市制度外,還提到了加大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整合力度,強化資本結構優化調整,引導資本市場堅持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積極發揮專業投資者功能,推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等。

吳清指出,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活水。必須真誠善待投資者,更好地服務投資者,從法律上、制度上、監管執法和司法上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增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參與市場。同時,也必須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企業更好發揮主體作用,提升投資價值。證監會也將與行業主管部門,包括相關宏觀部門和股東單位、地方政府等方面協同發力,共同支持企業做優做強,營造更好環境。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