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填地、浚深會破壞藻礁 中油稱「考量外推對工程推動期程的影響」

行政院日前推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把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日前推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把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近日「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境影響說明書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外推方案)」也已公告至環評書件系統上,針對環團所提如臺北港、林口港及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中油在報告中指出,「不具可行性」。

依中油在報告中指出,爲迴應環團對藻礁生態保育及第三接收站興建必要性之訴求,經過審慎評估決定修正「迴避替代修正方案」,採行「外推方案」,再進一步避開水下礁體,觀塘工業港防波堤及碼頭堤線外推,港域水深由原先10公尺以上,外推至水深約15公尺爲原則,工業區(港)維持採開放式配置,工業港與工業區聯絡棧橋,因此配合由742公尺再延伸455公尺,維持海水自然交換,將對原棲地藻礁生態影響降至最低,離岸約1.2公里維持在觀塘工業區編定範圍內,對沿岸影響更輕微。

針對環團所提如臺北港、林口港及FSRU等替代方案,中油在報告迴應,針對臺北港,環評審查期間亦再就臺北港進行評估,地點爲港外尚未填築區域,建站須包括外廓防波堤及圍堤造地時程,所需時程至少11年以上,並於環評審查期間經港公司說明未來臺北港用地規劃及邀請環評委員赴現場勘查後,時程仍緩不濟急不具可行性。

至於林口港,中油則指出,林口港在飛機航道正下面,接收站排氣作業時會造成飛安疑慮,須額外進行飛安審查;且林口港不屬商港及工業港範圍,商港法修法後,需重新確認港口定位,重建法源至少須要1年,加上飛安審查及確認港口定位之作業時間,至少需要13年以上,不具可行性。

中油稱,臺灣地理位置常受颱風侵襲,且北部海域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顯著,而FSRU不具備儲槽功能,若遇海象不佳或颱風來襲,須暫停作業並駛離避風,將無法供應大潭電廠燃氣機組所需用氣,影響供電穩定及能源安全,非長期穩定供氣方式。

外界關心因爲外推延後2.5年的時間如何穩定供氣,中油未正面迴應,僅指出2020年國內天然氣接收站整體負載率爲108%,依政府及臺電公司規劃,於 2021年至2025年間,既有天然氣設施需增加供應既有及中南部新增燃氣電廠,以補大潭電廠新機組無法發電電力缺口,2025年整體接收站負載率將高達 123%,營運操作風險高,必須加速推動三接,完成後才能降低既有設施負載率。中油將戮力維持既有兩座接收站的操作穩定性,增購整套維修備品,提升船期、供氣靈活調度,勉力維持供氣穩定。

而針對外界質疑中油早知「外海填地、浚深會破壞藻礁,爲何先前只外移20m」?中油則指出,在觀塘工業港環評委員會中,環評委員曾提出「LNG 接收站之內、外圍防波堤應儘可能往外海移動,並視藻礁生態系現場環境狀況至少應外移20至30甚至50公尺之外,以降低藻礁生態系受破壞的範圍」,中油承諾將防波堤配置向外海平移 20 公尺,主要考量進一步外推對工程推動期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