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別惹“手機廠”
曾經,因爲有了2023年的前車之鑑,設想過2024年的中國車市競爭與廝殺究竟有多激烈與殘酷,可經歷了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突然發現還是我天真了。
所有參與者正在面對的,已然就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
隨着電動化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無論合資品牌也好,自主品牌也罷,除了單純的卷產品,其它各個維度同樣到了刺刀見紅的地步。
這不,就在上週,智己汽車就用實際行動,上演了一出好戲。而它“招惹”的對象,則是眼下整個行業的超級頂流——小米汽車。
至於起因,相信大家已經滾瓜爛熟。
作爲故事主角的智己L6(參數丨圖片),從產品預熱階段開始,就不斷冷嘲熱諷小米SU7。北京時間4月8日的發佈會上,更是直接朝着小米SU7沒有任何遮掩的直接貼臉“開大”。
奈何,因爲一個關鍵參數的調研錯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令小米汽車有了足夠重磅的證據進行反擊。
很快,我們看到的便是小米汽車在微博上,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大聲呵斥智己汽車認錯。而陷入被動的後者,從CEO到公關部再到整個公司,不得不三次向前者進行道歉。
頗爲戲劇性的橋段,也令二者順利衝上熱搜,掀起大家的激烈討論。
而正當外界認爲,整個事件將會就此落下帷幕,未曾料到智己汽車在致歉之後再次選擇主動出擊。
抱怨其官方直播間、官方賬號評論區、經銷商門店的直播間集中出現大量使用侮辱、誹謗、人身攻擊言語的各種騷擾行爲。短短24小時之後,更是向有關部門拋出一封舉報信,完全一副“受害者”的架勢。
可站在冷靜客觀的角度,智己汽車“黑紅也是紅”的所作所爲,實際上並未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狂蹭小米汽車帶來的輿論壓力,無疑令本就口碑堪憂的它,變得愈發雪上加霜。
當然,小米汽車的操作,也招來了諸多的吐槽與質疑。
網絡中還有一種聲音認爲,“小米SU7發佈會上,其同樣標註錯誤了特斯拉Model 3的一些尺寸參數,爲什麼不發函道歉?”
對此,只能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既然有能力掌握着流量,小米汽車接下來一定會活在放大鏡之下,稍微出現一點瑕疵都會被瘋狂鞭打。”
由此轉換視角,必須承認的是,智己汽車上週的境遇,不禁令人想起了另一位有些不自量力的選手。
試問,你還記得2023年11月末那場何小鵬與餘承東之間因AEB而起的“隔空互懟”嗎?
到頭來的結果,表面上看似已雙方的握手言和告終,但究竟誰吃了“啞巴虧”一目瞭然。
可以說,小鵬汽車幾乎以一己之力,把華爲推向了“智駕王者”的寶座。
更爲殺人誅心的是,在輿論層面輸得徹徹底底。
而恰恰有了上述兩起論據作爲背書,今天文章的標題也變得越來越順理成章。
其實,早在不久前發佈的稿件《雷軍,撕下車圈“遮羞布”》中就曾寫到:僅用短短3年,雷軍便將小米汽車帶到眼下這番高度。
除了反映出他傲人的操盤能力,更加反映出許許多多的品牌,無論合資也好,自主也罷,都是徹頭徹尾的“草臺班子”。
浪費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與繁多的社會資源,卻在一直扮演着“劣幣”的角色,甚至不斷驅逐“良幣”。
嘴上說着“不造車”的華爲,起到的效果亦是如此。
這些經歷過大風大浪,身處充滿荊棘叢林中搶肉吃的手機廠,切入到全新賽道,陣痛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
迅速調整狀態後,便在各個層面展現出極爲強悍的攻擊力,的確令大部分抵禦風險能力羸弱的車企感到心力憔悴。
比產品,打不過;拼技術,打不過;捲成本,打不過;玩營銷,打不過;造輿論,打不過;吵嘴仗,依舊打不過……
現在,慢慢明白了爲何手機廠造車,更像是降維打擊。
它們的到來,真真切切的讓中國車市的分羹難度,又上了一個巨高的臺階。
而對於類似小米汽車包括華爲的忠告,則是千萬不要“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種種行業規律與生存法則,必須時時刻刻的尊重與遵守。
不然,一定會遭到反噬。
至於小米汽車與華爲本身,可以預見的是,眼下保持和和氣氣,以“友商”相稱,甚至互相鼓勵、提振士氣的二者,2024年必有一戰!
畢竟,回顧過往,雷軍與餘承東之間的恩恩怨怨,兩家企業之間的事事非非,完全能夠拍成一部十分精彩的電影。
上週,智界S7二次上市發佈會,已經能夠感受到一股漸漸變濃的火藥味。
餘承東的率先發難,“爲什麼很多車還要用手機支架,我也搞不明白,後來明白了,原來是車的導航性能不行,需要裝支架用手機導航。華爲這車無需手機支架,無需手機導航。”
肯定,意有所指。
而隨着事件不斷髮酵,雖然餘承東再次位於朋友圈發文,試圖解釋自己抨擊的是特斯拉,並非小米汽車。
“這次雷總髮布 SU7 時提到手機支架,我相信國產智能電動汽車的車機導航都不會有問題,小米做智能手機出身的,車機導航更不會有問題!現在有問題的卻是部分國際智能電動車品牌和傳統燃油車!”
但自始至終無法迴避的是,智界S7這款頂着華爲光環卻鬱郁不得志的產品,想要實現終端銷量上的突破,小米SU7便是它始終無法繞過的阻礙。
無獨有偶,繼純電轎跑大獲成功之後,雷軍要造新能源SUV繼續瘋狂收割的小心思,也是中國車市早就公開的秘密。
而餘承東與他引以爲傲的“當紅炸子雞”問界家族,同樣是其試圖留在牌桌上大獲全勝必須翻越的大山。
總之,智能手機領域,兩位“大魔王”明裡暗裡的口水仗與比拼,多到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到了“蛋糕”更加誘人的智能汽車領域,於情於理又怎麼會風平浪靜的各自安好?
瞧着吧,小米汽車與華爲如火星撞地球般的戰鬥,纔剛剛開始。接下來的火花四濺,將又一次加速行業洗牌。
“手機廠”造車,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