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連接科技與未來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正在北京舉行。在碧桃、玉蘭、早櫻等春花簇擁下,這場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爲年度主題的盛會,不僅是一場科技領域的頂級對話,更是一扇觀察未來世界的窗口。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從生物技術到綠色能源,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與政策制定者在此匯聚,共同探討科技如何重塑人類文明,讓中關村論壇成爲鏈接當下與未來的重要樞紐。
新質生產力已開啓一場催人奮進的變革。
本屆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近百臺機器人活躍在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場景,爲與會嘉賓提供服務。各類硬核科技輪番登場,從底層技術到場景應用全景展示,讓參會者見證創新如何重塑產業生態。
作爲本屆論壇的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指向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本身,更是技術對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人類生存方式的系統性重構。圍繞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醫藥、6G、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與會嘉賓深入探討前沿科技進展和產業發展趨勢。人工智能正在賦能千行百業,將勞動力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量子計算可能徹底改寫信息處理與加密邏輯;合成生物學或將顛覆傳統醫療與農業模式……指向未來的技術,已成爲驅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強勁動力。
全球科技合作是破解人類共同挑戰的鑰匙。
中關村論壇既展示了中國在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也直面全球治理的共性挑戰。論壇上,“用數字科技驅動可持續發展”“全球技術轉移新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開放共享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等議題吸引了各國嘉賓的參與和熱議。
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能源危機等全球性挑戰面前,科技合作從未如此緊迫。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單邊主義與零和博弈已不合時宜,唯有全球合作才能實現技術向善的終極目標。全球科技合作的本質也不是簡單的技術轉移,而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形成科技創新的協同效應,構建技術共享、共創未來的良好生態。
中關村已成長爲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
科技沒有國界,但需要橋樑。今天的北京,正在搭建這樣的橋樑。作爲中國科技創新的“金名片”,中關村已超越地理概念,成爲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中關村論壇正在塑造一種新的科技文化:既強調競爭中的領先,更倡導合作中的共贏。
開源,才能放大基數。人類正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臨界點,單打獨鬥的研發模式已成過去式,開放、協同、包容的創新生態纔是制勝關鍵。當技術突破的速度超越地理邊界,誰能率先構建連接全球智慧的節點,誰就能在未來的文明圖譜中佔據主動。
溝通中外,鏈接未來,點燃夢想。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以北京爲中心,向全球釋放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強信號。在這裡,科技與未來相連,而連接的密碼,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佘惠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