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高雄港防禦要角 雄鎮北門修復重啓

高雄市市定古蹟「雄鎮北門」歷經4年整修,2日重新亮相。(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打狗三𪿫臺(旗後、哨船頭、大坪嶼)陸續建置並互成犄角,結合成爲一組防禦線,扼高雄港之進出,雄鎮北門即「哨船頭𪿫臺」。(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雄鎮北門修復工程利用珊瑚礁小丘作爲天然屏障的特質,針對挖掘出的不規則硓𥑮石步道及營牆遺蹟,使其自然裸露,不刻意加工雕飾。(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雄市市定古蹟「雄鎮北門」歷經4年整修,2日重新亮相。爲呼應雄鎮北門唯一經歷的一場戰役「乙未之役」,文化局同步復刻已佚失的阿姆斯壯大𪿫安裝於𪿫座處,兵房內部也策劃相關展覽。

雄鎮北門1875年建造迄今已140餘年,歷經1895年乙未戰役、日治時期打狗港疏濬業務辦公室、鐵道俱樂部、戰後海軍陸戰隊十三哨營等不同用途,歷經不同權管單位使用,古蹟坐落土地產權複雜,自1985年指定爲三級古蹟以來,遲未能啓動古蹟本體修復。

2013年,文化局以廓清古蹟輪廓爲目標,努力溝通協調因產權及管理權分屬衆多單位的狀況,陸續拆除雄鎮北門周邊與景觀不相融之建物。2015年港務公司拆除蓮海路5號、6號職務宿舍及依附於古蹟本體之違建。2016年文化局提出「再造歷史現場 - 興濱計劃」獲文化部經費支持,開啓修復工程契機。2017年發包修復規劃設計,2018年拆除蓮海路8號及蓮海路5-1號,正式啓動修復工程。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雄鎮北門形制雖小,但其構造精神在於「因地制宜」的施工技術與「就地取材」。修復工程爲呈現雄鎮北門系利用珊瑚礁小丘作爲天然屏障的特質,針對挖掘出的不規則硓𥑮石步道及營牆遺蹟,使其自然裸露,不刻意加工雕飾。此外,爲重現清代兵房的空間氛圍,更復原構成南北兵房重要結構的「密勒樑」及「三合土頂版構造」,在慢工細活的打磨下,雄鎮北門修復工程也於2021年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肯定。

爲呼應「臺灣設計設計臺灣」活動,雄鎮北門修復重啓之際也同時於園區南北兵房展出「風雲變色打狗港-1895年乙未戰役」主題展覽。文化局也邀請高雄在地藝術工作者「圖龍」於南北兵房上方創作兩幅巨型3D錯視圖,營造敵軍即將壓境的戰事氛圍。展覽訊息及文博遶境相關遊程最新資訊,可至2022臺灣文博會X臺灣設計展在高雄官網,或上「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粉絲專頁查詢。